68歲的宿春榮老人家里有很多收藏品,“多”不僅體現(xiàn)在數(shù)量上,還體現(xiàn)在種類上。他收藏不是為了賺錢,純粹是出于個人愛好,多年來沒有賣過一件藏品。宿春榮說:“我不是收藏家,只是把我喜歡的東西積攢下來,放在家里。研究它們時,享受那么點快樂的休閑時光?!?/P>
?
?
崇尚公平,喜歡收藏秤砣
10月11日,記者來到德城區(qū)商業(yè)街一棟宿舍樓的5樓,今年68歲的德州市藏書協(xié)會副會長宿春榮就居住在這里。剛進家門,宿春榮就拉著記者走進他的書房,面積不是很大的屋子里儼然是一個古物珍藏館。墻上掛的、桌上擺的、櫥里放的,無處不有。大到字畫、藏書、竹簡,小到各類瓷器、佛像、銅錢。
記者尚未開口,宿春榮就主動介紹起他的藏品了。“現(xiàn)在的人都喜歡收藏瓷器、珠寶,我卻漸漸喜歡上了收藏秤砣。”宿春榮說,秤砣古時稱為權,他之所以收藏秤砣,并不是自己喜歡“權力”,而是因為秤砣代表公平公正。在宿春榮家陽臺上有兩個書架,上邊擺放了他精心收藏的近300枚秤砣。
宿春榮收藏的秤砣形態(tài)、樣式各異,有錘形、塔形、饅頭形還有動物形態(tài)的?!澳甏煌禹鹊牟馁|和樣式都是有差異的?!彼薮簶s邊收藏邊學習“權”的基礎知識,將點滴細節(jié)都記錄在心里。“這些東西,我沒有特意去收藏它們,我只是把自己覺得好的東西積攢了起來?!彼薮簶s謙虛地說,他并不是收藏家,只是把東西“藏”在了家里。宿春榮有很豐富的知識,他兩間屋子里共有2000多冊圖書,每本書是什么內容,哪一年購買的,他都如數(shù)家珍。
收藏不為錢,為了傳承文化
宿春榮是我市文化部門的退休老干部。他從小就熱愛繪畫、篆刻,上初中時,他的畫還參加過縣里的展覽。參軍后,宿春榮曾在部隊里當過電影放映員,搞幻燈制作。轉業(yè)到德州,他先后在德州市廣播站、電影院等單位工作,曾任電影院副總經理。 如今,退休了的宿春榮動靜兩宜。閑時他觀花種草、刻刻印。想活動了,就帶上相機,邀幾位友人一起去領略、拍攝大自然的美景。
最近,宿春榮自己設計、篆刻了一套《朱伯廬治家格言》條幅,這套篆刻花費了他近三個月的時間,總共刻了62枚印章。“凌晨兩點,我還在琢磨這些東西,可從沒覺得累!”宿春榮告訴記者,自己從事收藏和篆刻這么多年最大的收獲就是快樂,“收獲了幸福、收獲了快樂,也收獲了好心情,身體自然就好?!?BR>宿春榮說:“文物市場上的小商販并不懂收藏,不懂得珍惜,對傳統(tǒng)文化來說是一種損失。我收藏并不是為了錢,就是想留下點東西,這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痹谑詹厝?,宿春榮很受歡迎,不僅因為他的博識好學,還因為他處世隨和,樂善好施。
□記者靳東群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