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副養院”成管“家”絕招
于炳海還是位遠近聞名的“好管家”。對于此,他自嘲道是因為“摳門兒”出了名。這些年他練就了一身“修舊利廢”的絕活。發給院民的臉盆被摔壞了,他叮叮當當幾下就能修好。平時從舊門窗上取下的釘子,他舍不得丟棄,砸直了再用。舊衣物、舊家具到他手里總能像使了魔法似的變廢為寶。
于炳海深知要節流更要開源,要想提升院民們的生活水平,不能光靠國家和外界的救助。于是他開動腦筋,摸索出“以副養院”、“老有所為”的一套管理辦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記者在邊臨鎮敬老院采訪時注意到,這個敬老院不同于其他的敬老院,老人們或種花、養魚,或喂豬、放羊、扎彩,平日的生活十分充實。
邊臨鎮敬老院有自己的花圈壽衣店,在經營好這些的同時,于炳海又多方籌資購買面包車、火化車、水晶棺,一年出租出去即有上萬元的收入。每逢重大節日,附近的單位都會上門租賃敬老院的花卉,僅這一項收入就超過了6000元。
按照勞動強度,年齡差異,院民們每次勞動在工分簿都有相應的記錄。這些“工分”年底會兌現成現金,去年70多歲的王振山憑借工分在院民大會上領了700多元的紅包。
為老人們開辟“旅游專線”
每年的勞動節、國慶節,是敬老院老人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他們可以坐著自己的院民旅游專用車去游玩,讓這些從小就沒出過遠門的老人們大飽了眼福。這些年,他們把敬老院附近的景點都快轉遍了。
有一次到吳橋雜技大世界觀光,老人們興奮地像孩子一樣東看看西瞅瞅,連導游都不禁受到了感染,驚嘆道:“自己做這行這么多年,還是頭次為敬老院的老人做導游呢!”當了解到事情緣由后,景點當即決定免費為這些老人們服務,并給老人帶來一次特殊的“無障礙旅游”,讓老人們體驗到更多的溫情與尊重。
于炳海從生活的一點一滴關心老人的生活。他早早地為院民們安裝了暖氣,實現了集中供暖,不單解決了取暖問題,更是有效的避免之前煤球爐子的安全隱患。每年五一,香皂、毛巾各種生活用品人人發放一套,還統一按季節為院民發放“院服”,外套、內衣、襪子也一應俱全。
為給院民改善生活,于炳海還立了規矩,無論大小節日,敬老院一個不落,都要慶祝一番。從臘月二十六至正月十六,總共20天的春節期間,食譜一天一個樣,不僅讓老人吃得香,還特別注意飲食營養搭配。每逢有老人過生日,于炳海也都會用心操辦,為他們送去生日蛋糕和全體院民的衷心祝福。
□記者楊碩通訊員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