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一手握著奶瓶,一手輕托起小蕾喂奶,看著小家伙用力吮吸的模樣,她臉上現出母親特有的慈愛。 11月5日9點,在市兒童福利院幼兒護理部,記者見到了正給孩子喂奶的護理部主任安增莉。
“像媽媽般照料每個孩子”
1995年,20歲的安增莉來到市兒童福利院工作。第一次看到20多雙無助、渴求關愛的眼睛時,她就告訴自己要盡力照顧好他們。
在18年如一日的堅持中,她用愛和精心照顧挽救了很多奄奄一息的孩子,但也見證了多次小生命的消亡。記得剛參加工作不久,她就接手了一個病危嬰兒。“孩子身體在自己懷里慢慢變涼的那種悲痛,不經歷的人根本無法想象。 ”安增莉哽咽了。
多年來,安增莉已記不清自己護理過多少孩子,經歷過多少來自孩子的悲喜,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媽媽一樣,盡全力照料好他們。”
“孤殘兒童更需關愛”
“安媽媽,安媽媽……”走進福利院兒童活動室,一幫孩子呼啦一下圍了上來,有的抱住她的腿,有的拽住她的衣角。安增莉蹲下身子,抱抱這個、親親那個,眼里滿是慈愛。
安增莉說,這里的孩子大多數患有疾病,要照顧好他們既要有專業知識,更要有愛心和耐心。眼下5歲的峰峰要去做耳蝸植入手術,臨行前,安增莉一邊給他收拾衣物,一邊打著手勢囑咐他注意事項。為讓腦癱孩子站起來,她每天牽著他們的手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為讓唇腭裂孩子和正常人一樣發音,她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教……
照顧孩子是個累活,更是個愛心活,因為這里有些孩子還患有傳染病。但安增莉從沒嫌棄過他們。她說:“想到這些孩子的可憐身世,看著他們期盼的雙眼,就什么顧慮都沒有了,他們比正常孩子更需要關愛。”
“為孩子創造良好環境”
福利院的每個孩子都澆注了安增莉的愛和心血,他們都是她的心頭肉,但為了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她總是忍著痛和不舍把他們送走。
2010年12月, 2歲多的雷雷被一對瑞典夫婦收養。臨行前一個晚上,心有不舍的安增莉把他抱回家。夜里看著熟睡的小寶貝,想起700多個與他相處的日子,想起教他學步、說話,給他洗澡、按摩的情景,想起他在自己懷里小聲地叫“媽媽”……安增莉忍不住摟著他哭了。
“送走一個哭一回。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他們,那種感覺就像把自己孩子送人……”說到這兒,安增莉眼圈紅了。伴著眼淚和難舍,她先后幾十次將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孩子送進收養家庭,只為讓他們過得更好。
為讓孩子在福利院一樣享受陽光和快樂,她總是一有條件就帶著孩子們到野外跟大自然接觸。節假日和休息日,把孩子輪流帶回家,讓他們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本報記者 鄧靜 見習記者 王德鵬 本報通訊員 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