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大姐,你來了啊,今天的橘子不錯,皮薄無核特別甜,來2斤?”馬秀紅“伶牙俐齒”地向老主顧推銷著自己攤位上的水果,經常來東地路便民市場的人都認識她,有的人還親切地叫她“馬大姐”,不僅僅因為她賣的水果好,更因為她的熱情。
天還沒亮她就已在進貨的路上
馬秀紅的水果攤在市場南頭,品種比較全,用她自己的話說,來市場走到這里,保證能買到便宜又新鮮的水果。
像別的攤販一樣,每天早晨天不亮,馬秀紅就出發去“鐵西”果品市場批發當天的水果,然后運到市場,這個過程需要三個小時左右,這期間,在地攤上連同早飯一起解決了。“現在天亮的晚了,一般早晨5點出發,夏天的時候早晨都是三、四點就走,一年四季天天如此。”馬秀紅的水果攤是兩口子一塊經營,但她從來都是自己去進貨。“開始的時候是我對象去的,他就是大老粗,進的 貨 品 種 不全,而且成色也不好,進的貨不好賣。”
熱情誠信,讓新面孔變老主顧
如今,馬秀紅兩口子賣水果已經七八年了。過去,他們是“馬路市場”的常客,自從建了便民市場,就搬到了這里。“在大街上賣水果影響市容,趕上下雨下雪就不能賣了。現在在市場里,不用擔心天氣不好。”馬秀紅說。
水果攤經營久了,馬秀紅的老主顧也越來越多,她能叫出很多人的名字。“她的水果新鮮、便宜,我一直在這里買。”正在買水果的老主顧劉阿姨說。
有的顧客早上遛彎買水果忘帶錢,馬秀紅就先把水果給他們。她說:“賣東西就講個誠信,我信著你,你信著我。我的原則就是,價格公道,童叟無欺。”
顧不上家,孩子從小很自立
馬秀紅的孩子現在德州職業技術學院上中專。“孩子從小就很自立,別的孩子都有家長接送,我的孩子從來也沒有這待遇。”馬秀紅說,早上出門給孩子留些錢吃午飯,晚上回來督促做作業,便是僅有的交流了。“我們一直做小買賣,在市場的時間比在家還長。沒時間管孩子,現在只好讓他上技校學門手藝好謀生。我們兩口子總覺得虧欠孩子……”說著說著,馬秀紅的眼睛濕潤了。
站了一天,生意好壞與否,馬秀紅夫婦都會在晚上九點收攤回家。忙碌了一天,她也顧不上看看電視,簡單洗漱一下就睡覺了。因為第二天凌晨,還要去進貨……
□記者王懷貴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