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村”地處夏津縣白馬湖鎮,地如其名,家家戶戶的院門口都被各種綠植覆蓋。由于正值初冬,花園村籠罩在一片黃葉之中。11月18日上午,記者剛剛到達花園村,便遠遠看到一位老人站在村口張望,紫色外套與一片落地的黃葉交相輝映。走到跟前,才知這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是90歲的徐李氏。
?
?
幫忙做家務,不給兒女添麻煩
前往花園村之前,記者電話聯系了徐李氏的家人,對方告知了家庭住址的詳細路線,通過對方洪亮的嗓音,清晰的思路,記者本以為是老人的兒媳,之后才知接電話的就是徐李氏本人。“我家不好找,所以來村口接你們。”老人一邊熱情地打招呼,一邊給記者帶路。盡管已是滿頭的銀發,但臉色卻很紅潤,精神狀態極佳,且具備這個年紀老人特有的慈祥與豁達,言談中還透出一絲俏皮。
徐李氏與兒子兒媳同住,主動承擔了打掃衛生、收拾房間等家務,院子里的物件擺放得井然有序,屋子收拾得也干凈整潔。尤其是老人自己的房間,盡管沒有昂貴的家具,卻一塵不染,“總是閑著身體也會出問題,所以要時常活動一下筋骨。”
對于90歲的老人來說,生活能自理讓兒女倍感欣慰。“媽媽身體硬朗,耳不聾眼不花,還能幫忙做家務,這是我們的福氣。”五年前,徐李氏的兒子把母親接到身邊照顧,老人不僅沒有給他們“添麻煩”,反而還幫了不少忙。
老人較“聰明”,凡事想得開不生氣
麻利地為記者泡好茶后,徐老太開始嘮起了家常了,從小時候的苦日子一直說到現在的“幸福生活”,字里行間透著知足。
幾十年前,徐老太的丈夫因病去世,她獨自一人將兒女們撫養長大。在那個年代的農村,一個幾乎被忘記了全名的女人,所承受的艱辛可想而知。“當時只想把孩子撫養成人,沒有想過其他的。”老人如是說。
徐老太有三兒兩女,孩子們都很孝順。盡管他們的發展狀況不同,但是在這位母親眼里,“個個都很優秀”。徐老太盡量“一碗水端平”,不讓兒女們覺得自己偏心,此舉讓這個大家庭和睦快樂,這便是一位母親的智慧。
正是因為那段異常艱苦的歲月,面對現在的生活,徐老太很是知足。“年輕挨餓時,都沒犯過什么愁。現在兒女孝順,生活條件又好,還有什么事可煩心的呢。”徐老太的語氣略帶俏皮,她告訴記者,自己比較“聰明”,凡事想得開不生氣,因為生氣傷身體。
生活很“隨意”健康養生看心情
當談到個人愛好和生活習慣時,徐李氏很感興趣,陡然間“變成”一位健康專家,侃侃而談,不停地介紹自己的健康“秘訣”。
老人平時極少吃肉,只吃青菜,兒女送的營養品、保健品也很少服用,“現在條件好了,想吃啥就吃啥,不過自己平時喜歡吃青菜和窩頭,感覺比吃魚吃肉都好。”
老人的生活遵循“隨意”原則,“我的生活很‘隨意’,遇到煩心事也會坦然接受,頂多晚睡一會兒,少吃點飯,過幾天就沒事了,‘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
雖然是初冬,天氣有時較寒冷,但徐李氏還會經常出門遛彎,仍遵循一貫的“隨意”原則:想出門的時候就出門,累了或不想出門就在家休息。“我不會為了養生而養生,而是看心情。”
當天中午,記者要離開時,徐李氏執意要送記者出村子,大約兩里地的路程,老人腳步穩健,絲毫沒有落在后面。一路上遇到的“老姐們”,都和她熱情地打招呼,“真羨慕老太太,每天都樂呵呵的,還樂于助人,村里的人都喜歡找她聊幾句。”一位老人說。
□記者張雙雙通訊員郭昌翰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