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祁迪 通訊員 邵涵
“有困難就找孔主任,她像俺的親姊妹,俺爹娘都沒有她對俺好。”慶云低保戶鄭愛杰這樣評價孔維霞。作為慶云縣渤海路街道辦事處民政助理、街道辦殘聯理事長,孔維霞總是把最需要救助的特殊群眾當成自己最好的朋友,多年來,她始終是風里來雨里去,走村串戶,訪貧問苦,成為百姓心中的最美民政人。
“她對俺就像親人”
??? 11月21日上午,孔維霞走訪來到轄區內困難群眾丁明仁夫婦家中。
??? 出租屋內暫時沒給暖氣,妻子鄭愛杰坐在輪椅上,渾身上下包裹在破舊的棉被里,見到孔維霞進來后,一下來了精神,挺直身子,雙手努力向前伸出與孔維霞擁抱在一起,嘴里念叨著“我感覺你這兩天準來,真是不禁念叨啊……”
??? 鄭愛杰肢體一級殘疾,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孩子如今上初中了,家庭條件特別困難,孔維霞從1998年就開始接觸這個家庭。去年5月7日,鄭愛杰又因舊病復發而住院,巨額的醫療費用使這個家庭變得家徒四壁。孔維霞得知這一情況后,及時與民政局聯系獲取支持,爭取到了500元援助金,緩解了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當得知鄭愛杰因醫療證沒有年檢而無法續保時,孔維霞馬上向街道辦黨委匯報,并及時與上級有關部門協調,幫助丁明仁夫婦解決了報銷藥費的問題。“對他們都有感情了,能幫他們解決的困難一定會及時幫助。”孔維霞一邊幫鄭愛杰掖被角一邊說。“她一直在幫我們,從來不煩。”鄭愛杰說話口齒不清,但對孔維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幾天不見就想她,就給她打電話,想聽聽她的聲音,問問她最近忙不忙。”鄭愛杰越說越激動,2009年,孔維霞給她買了輪椅,在此之前因為行動不方便,她從來不出門,現在丈夫丁明仁經常推著她出去曬太陽。每隔十天半個月的,孔維霞就來了解一下他們家的情況,“幾天不見就會想她,她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
“她就像我的親閨女”
??? 1998年,孔維霞考入德州市慶云縣渤海路街道辦事處,開始從事民政工作,至今已有15個年頭。15年來她走村串戶,訪貧問苦,盡力為每個貧困家庭解決難題。
??? 2009年,她擔任民政助理員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到戶調查摸底。她整整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跑遍所有優撫對象的家,和優撫對象面對面地交談,了解她們的家庭生活狀況。
??? 80多歲的烈士遺屬張玉英是一個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孔維霞經常去她家問寒問暖。有時老人沒錢了,她就把自己的錢掏出來給老人。逢年過節都要帶上禮物去看望老人,當她看到老人的棉衣棉被破舊時,就親自把新棉衣、棉被送到老人手里,老人感動地說:“民政同志真好,就像我的親閨女一樣。”
??? “他們沒人照顧,無兒無女的,將心比心,如果他們愿意就把我當閨女吧。”孔維霞說,轄區內現在老人比較多,年齡最大的80多歲,有的還行動不方便,她就把補助費、救助金等送到老人們的手中。
??? 為了做好優撫金的發放工作,孔維霞把優撫對象認真分類,對行動方便的,實施集中發放;對身體不便、行動困難的,就做好上門服務工作。轄區內一些“三無”戶、困難戶的生活問題尤為突出。為此,她一方面向上級業務部門反映情況,一方面逐戶進行調查,把優撫對象、重大病、重度殘疾、遺屬等特困戶列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使他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 開元社區12歲的張忠良,雙親相繼離開人世,成為無依無靠的孤兒,輟學在家。孔維霞得知后,帶上生活用品及300元現金,對這個苦難的孩子進行了救助,把張忠良列入孤兒補貼,幾經周折使他重返校園繼續上學。現在,她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帶上文具去看看張忠良,了解他的生活和學習情況。
“因為我是民政人”
??? 孔維霞除了有甘為人仆的覺悟以外,還具有很強的敬業精神。
??? 她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理論和技能學習,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同時,注重民政業務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結合工作實踐,鉆研業務工作,努力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
??? 孔維霞負責的渤海路街道辦共共有困難群眾1378戶1627人,貧困面大,低保對象多,為了規范治理,孔維霞通過調查摸底,逐戶核實,堅持“應保盡保”,同時建立低保對象一戶一檔,實行動態管理。她知道,“及時解決困難”對于急需幫助的群眾是多么重要。
??? 她工作任勞任怨,團結身邊的每一位同志,不管是老同志還是新同志,都一樣尊敬,一樣支持,關系融洽,為開展工作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 她自豪,因為她是一名民政人;她無悔,因為她從事的是一項崇高而光榮的事業;她堅信,不管還有多少困難,她絕不退縮,因為她是民政人。“民政人”這個嶄新而響亮的名字將伴隨她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