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耿金剛。
編者按:
嫦娥三號成功飛天,你可能不知道,在托舉者中有一群可愛的德州人。他們憨厚樸實,對工作卻力求完美。扎根在遠離故鄉兩千多公里的深山,他們幾乎與世隔絕,但卻胸懷飛奔天宇的航天夢想。近日,本報記者將陸續向你講述他們的故事?!皨?,在哪兒呢?記得看中央一臺,嫦娥三號快要發射了?!泵糠晷l星升天,耿金剛都會提前給母親王桂玲打電話。
王桂玲總會準時守在電視機前,觀看衛星升空的景象,她不知道升空的意義,但是知道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知道兒子這么多年都在發射中心工作,他參與見證了這些重要的時刻。
王桂玲逢人就說:“嫦娥三號發射成功,我們家的金剛在那?!贝迕窦娂娍滟潱θ菥`放在老人滿是皺紋的臉上。
母親的抉擇
耿金剛出生于1983年,德州平原坊子鄉耿莊村人,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工作,父母都是農民,他一年難得能回家一次。王桂玲常??粗鴥鹤拥幕榧喺找约皟鹤訌奈鞑龓Щ貋淼男l星模型陷入沉思?!跋雰鹤恿恕?,這種想念,在老伴去世,女兒出嫁后,更加強烈。
2005年,耿金剛的父親得了腦溢血,老人彌留之際,親人都主張通知家中唯一的男孩耿金剛回家。而耿金剛的母親王桂玲流著眼淚咬了咬嘴唇,做出了決定:“讓他安心工作吧,大不了回來哭一場,要埋怨就埋怨我吧?!?BR>盡管說不清兒子具體做什么工作,但是他知道兒子的工作很重要,因為每次探親假還未結束,他總是早早返回。
一年后探親,耿金剛一到平原,便被家里人、朋友在平原縣城拉住,然后在回到村莊的路上,親友們開始買上墳用的紙。耿金剛納悶了,怎么還買紙呢?
在村頭上,早在那里等候的母親一把將她抱住,哭著說:“兒子,你已經成為男子漢了,有個事對你說了別埋怨娘,你爸一年前就走了……”說完,母親拉著耿金剛去了他父親的墓地。
一場大哭,一頓埋怨。
父親是腦出血,在醫院堅持了40多天后,2005年4月份永遠地閉上了眼睛。這一年來,家人的電話中,母親始終隱瞞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傷心之后,耿金剛理解了母親的良苦用心,家人的默默支持,是為了他更加安心地工作,做出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