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百年企業,但沒有百年產品,企業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持續創新,絕不能盲目追求產品數量的增加和企業規模的擴展。
——高成果
人物名片:高成果
籍貫:齊河縣仁里鎮大高村
簡介:1966年出生,1987年從齊河一中考取山東師范大學,但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而放棄就讀。先后創辦過榨油廠、酒店、賓館,2002年創辦德州市首家電動自行車生產工廠。2005年赴天津投資,創辦天津市首家電動自行車電機廠;2009年在天津創辦第二家企業,專門研發和生產電動自行車電機配件,企業年產值3億多元,利稅3000萬元。現為天津市山東商會副會長、天津中鑄機電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天津駿馳電機制造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成果既研究電動自行車,又研究電機及配件。
中國年產2000萬輛電動自行車,高成果年產600萬臺套電機及配件。
決定電動自行車性能和檔次的是電機,而配件的優劣決定著電機的質量。無論電機還是配件,無論研發水平還是生產能力,訖今為止,業界還沒有找到一個超過高成果的。
于是,人們理所當然地稱他為電動車“配件大王”,并且還要加上“世界”倆字。
47歲的世界電動車“配件大王”沒有午休的習慣,從清晨睜開眼,一直干到晚上12點,精力充沛得像個孩子,就跟他發明的“滑行王”電機一樣,順暢而沒有阻力。
采訪從中午12點半開始。記者帶著一百個問題坐在了高成果面前。
只見,他從堆滿了零件和圖紙的辦公桌上,翻出那只碩大的水晶煙缸,一邊吞云吐霧,一邊回憶起幾十年來的打拼歷程。
“我的名字好記,就是‘最高成果’。我目前的最高成果,是電機打進歐美市場,作為配件,培育出大量電動車‘混血兒’。”
在與記者交換名片后,高成果這樣自我介紹道:“我的名字好記,就是‘最高成果’。”
是幽默,也名副其實。來自有關行業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我國共生產電動自行車2000多萬輛,而高成果生產的電機及端蓋(配件之一)超過了600萬臺套。換句話說,人們走在街頭,所看到的電動自行車中,平均每三輛中至少有一輛安裝著高成果生產的電機或配件。
決定電動車性能和檔次的是電機,端蓋和錠子,是電機上的最重要配件,從模具制造,到材料配方,再到數控加工等流程,因其工藝要求異常精密,許多工廠望而卻步。
可高成果卻在這一領域做出了名堂。愛瑪、雅迪、新日、小鳥、雅迪、斯波茲曼……但凡有點知名度的電動車品牌,大都與高成果有著深度合作。
除了端蓋,高成果研發并生產的自行車用電機“滑行王”,不僅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更因科技含量高,性能優良,“一直是最貴的”,并且打入了國際市場,在全球高端電動車領域分得一杯羹。
時下有句話,“世界電動車看中國,中國電動車看天津。”天津電動自行車的產量,占據了全國半壁江山,而近五成的天津產電動車中,使用了高成果的電機或配件。
與中國充當代步工具不同,發達國家使用電動自行車的重要目的是健身,他們對電機的性能,甚至“智能”都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比如人在騎行的時候,電機在每個瞬間都需要“知道”腳蹬了多大的勁兒,然后經過精確計算,給予合適的助力。“最高成果”的取得,來自于技術創新。高成果發現,許多企業總是熱衷于追求產品數量的增加和企業規模的擴展,而產品變化卻不大,以致企業間大打價格戰,最終往往是兩敗俱傷。他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而技術是產品的靈魂,建立在低技術層次上的生產能力的提升并非好事,解決發展這一深層次問題的最好方法就是技術創新。
在那個“萬元戶”披紅戴花的年月,高成果憑借對機械的摯愛自制了一臺榨油機,兩年凈賺40萬元。
1987年高考結束后,高成果應招來到齊河棉紡廠上班。一個月后,山東師范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如期而至,但他看到上面所寫的“2000元學費”后,悄悄地將通知書鎖進箱底,提起沉甸甸的工具袋,重新返回了工廠。“掐滅心中的大學夢,實屬無奈之舉。”高成果說,當時家里條件本就不好,加上剛剛蓋了房子,已經欠了外債,“我如果去上大學,毫無疑問,還得到處借錢。”
抉擇似乎令人惋惜,但高成果的命運因此而變得輝煌。
進工廠當了一個月的學徒后,那個“連扳手都不會使”的孩子,對機械修理有了濃厚的興趣。看到趴窩的機械,一次次經自己之手重新運轉起來,高成果收獲了前所未有的快樂。愛好加勤奮,使他很快成為機械修理方面的行家里手。
一年后,位于齊河的中美合資企業卡吉爾公司招工,高成果順利應聘成為那里的修理工。一次,廠里的離心機出現了故障,外國技師修了好幾天也沒修好,看到影響了生產大局,領導決定讓高成果去試試。高成果一邊借助詞典翻譯著英語說明書,一邊動手拆卸機械。不到半天時間,在換了幾個小零件后,那臺停轉的機器竟然真的修好了。
從此,高成果在廠里有了名氣,成為工資最高的員工。四年后,企業遷往廣州時,他離開卡吉爾,自制了一臺榨油機,在齊河辦起一家小型榨油廠。在那個萬元戶披紅戴花的年月,高成果憑借對機械的摯愛,以及敏銳的市場眼光,兩年凈掙40萬元。
有了資本,高成果又陸續開辦了三家酒店,成為齊河縣有名的企業家。
“那是什么?長得像摩托,跑得快,沒聲音,也不冒煙。”他在上海開著汽車追趕電動自行車,隨后創辦德州首家電動自行車制造廠
成就高成果事業夢想的,注定是機械。
2002年,高成果的奧運大酒店、金穗賓館、金穗美食城在齊河已頗具影響,通過和知名企業家打交道,他堅定了重回工業領域的決心,但做什么企業還沒譜。
高成果開始四處考察,廣州、杭州、廈門等經濟發達城市留下了他的足跡。一次,他開車在上海街頭趕路,突然“一個像摩托車一樣的東西”闖入了他的視野,“跑得快,沒聲音,也不冒煙”,他加大油門追了上去。從對方口中得知,這種交通工具叫電動自行車,高成果幾經打聽找到了生產廠家。
從那時起,高成果電動車事業的大門悄然開啟。
他把回山東辦廠的想法與廠家交流,提出派人來學習技術,條件是在此購買車架,廠家答應了。一個月后,德州第一家電動自行車廠在齊河誕生,高成果為這家企業和生產的電動車取名“駿馳”。
駿馳不僅是德州首家,也是山東省首批獲得生產許可證的五家之一。企業上馬后,問題很快出現,一是當地沒有配套企業,車座、車燈、剎車件等,都需要從南方購進,就連烤漆都得送到濟南輕騎去處理,增加了制造成本;二是車子做出來沒人買,“人們說不如摩托車有勁,賣自行車的不給代賣。”
開弓沒有回頭箭。高成果認定這份事業的前景是樂觀的,于是在濟南、成都、南昌、鄭州、西安五地租下門臉雇人賣,每輛車成本千元左右,售價2000元。出人意料的是,當年竟然賣出1000多輛,贏利100多萬!
當年的“非典”意外推動了高成果的事業發展。當時,許多人不敢擠公交車,自行車體力消耗太大,在全國各地,電動自行車出現瘋搶潮。
高成果在電機里面添加了一個類似汽車離合器的裝置,“滑行王”電機應運而生,掀起了電動車界的又一次革命
電動車“紅了”,生產廠家也遍地開花,德州市的平原、禹城等地,也出現了三四家工廠。
各地整車組裝廠家紛紛開業的同時,利潤也在大幅下降。2005年以后,每輛車的利潤從一千多元降到三四百元。不過高成果發現,與整車組裝不同,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利潤卻依然高挺。這位機械迷在研發上動起了腦筋。
高成果注意到,電壓降到一定程度,騎行者蹬起來很吃力。他知道,電動車腳蹬時需掙脫磁體帶來的阻力,所以更費力。經過摸索,他在電機里添加了一個離合裝置,“滑行王”電機應運而生,當年還申請了國家專利。“我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機構將磁場封閉,無電騎行或帶電滑行時,電機輪轂是在完全沒有磁阻力的情況下,圍繞著兩盤高性能的軸承運轉,自然更輕松。”
一時間,“滑行王”電機成為搶手貨,掀起了電動車領域的又一次革命。高成果將其裝在了自產的電動自行車上,賣出高于別人的價錢,而且作為其他廠家的配件批量生產這種電機。
當時,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市場,已形成三個主要集群,其中天津是最大的生產地。2005年,在保留齊河工廠的同時,駿馳總部遷往天津,專門生產電機。至今,他陸續成為愛瑪、新日、雅迪等名牌電動車電機及配件的供應商。
接下來,年年出新品成為高成果的一大追求,他對企業日常事務“不管不問”,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帶領研發團隊搞研發,這讓他在激烈的競爭中不但站穩了腳跟,而且成為行業領跑者。
□特派記者馬寶濤發自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