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莉(右一)為走失老人找到親人。邢飛飛 攝
?????“這一年,我告別了15年的辦公室到了社區群眾中,親身感受到大家對我從陌生排斥到信任親近,這種變化太讓人幸福。 ”2013年12月27日,記者走進禹城市公安局高新區派出所花園警務室采訪,一見面社區民警張青莉就滿足地炫耀著。
??? 的確,張青莉有驕傲的理由,這個社區警務室一年里帶給了群眾太多的變化:小區環境變得規范有序,鄰里關系更加和睦,群眾的大事小事不出門就能辦理……
把居民當成親人
??? 2013年,我市公安系統在全市開展社區六進活動,張青莉通過競聘到了花園社區警務室。這個社區80%的居民來自附近的3個村莊,村民之間有著很強的宗族觀念。當張青莉滿懷信心地準備在社區大干一場時,卻遇到了大家的懷疑,群眾對這個“外來戶”是滿懷戒備,以為她只是來走走形式,所以有時她到群眾家里連門都進不去。雖時常碰壁,但她堅信“我把一顆熱心捧給群眾,大家就一定能感覺得到”,所以即使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她依然甩開膀子干,不管在不在自己的職能范圍內,只要是對群眾有利的她都干:先是把社區環境規劃一新,又通過奔走求援把社區7個普通攝像頭更換為24個高清攝像頭,接著幫社區更換了供電設備,又幫農民工討回了15萬元血汗錢,給72歲的趙桂蘭辦理了戶口,還給社區孤寡老人、獨居老人等弱勢群眾家庭建立了 “愛心幫扶”檔案,為他們積極辦理低保……
??? 一系列實事辦下來,群眾認可了。大家開始口耳相傳:“社區里來了一個真管事的女警察。 ”聽著大家認可的聲音,張青莉更在心里堅定了“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來辦”的想法。
成了居民的親人
??? “青莉不光是我們的主心骨,更是我們這些老人的親閨女。 ”“是啊,從她來到社區,這里的治安和生活環境都變好了,綠化帶有了新模樣,健身器材也安了。 ”“就連樓道的防盜門都是她常幫著大家伙兒關。 ”說起張青莉,居民爭先恐后地夸贊著。聽著大家如此肯定自己,張青莉十分感動地說:“你們就是我的父老鄉親,我就是大家的一員,我做的都是自己該做的事。 ”
??? 正說話間,一個群眾打來了電話:“青莉,我的車該審了,直接去找你就行唄。 ”“行,你過來吧,我就在辦公室呢。 ”說著張青莉就安排民警幫著居民辦理。
??? “我家老人找不到了”“我的孩子離家出走了”“10號樓門前的燈不亮了”……這些求助電話總是隨時打到張青莉那里,每次不管多晚,她都積極幫忙。她說:“群眾能在難時找到我是對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負。 ”
??? 奔波忙碌了一年,張青莉記不清自己接了多少個求助電話,更記不清自己為群眾做了多少實事,她只知道自己在這一年里收獲了太多的感動,成了群眾的貼心人。
??? □本報記者 李靜 本報通訊員 邢飛飛 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