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中的龐學冬。張曉航攝
龐學冬敲打著鍵盤,每一個字都彷佛用盡了全身力氣,他的10根手指早已變形,只有第二節指肚能碰到按鍵。他的身體“擺”在椅子上,與椅面和椅背構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他的眼睛時常看不清電腦上的字,但他稍稍按摩一會兒,然后接著敲打……
這就是龐學冬每天的生活,他敲打出來的文字,最終刊載在全國各地的雜志上,不到4年時間里,這摞雜志已有30多公分高。
今年24歲的龐學冬,是樂陵市丁塢鎮前何廟村村民,因疾病導致殘疾,讀書不多,卻一直在追尋文學夢想。
病魔切斷求學路
15年前,龐學冬剛上小學二年級,他聰明、懂事、好學。在這個世代務農的家庭,他被視作希望。
然而命運弄人,龐學冬9歲那年,開始感覺自己渾身經常疼痛——從手指、到膝蓋、到腳踝。最開始,父母以為他只是磕著碰著了。可龐學冬的疼痛卻一直沒有好轉,范圍也一直在擴大。直到他17歲的時候,一紙診斷書擺在了一家人面前——強直性脊柱炎。
強直性脊柱炎,屬關節病的一種。發病時,患者頸肩、腰背強烈疼痛,四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身體不能伸直行走,不可平臥;有的還會產生惡心、耳鳴、結腸炎、虹膜炎、潰瘍等全身多種并發癥,需要長期甚至終生的治療且致殘率較高。
從那以后的幾年里,一家人輾轉各地求醫問藥,但仍沒能阻止龐學冬的日漸憔悴,后來,他甚至無法站起來。龐學冬學習成績很好,其中語文尤其突出,作文更是經常被當做范文。可因為疾病,他初中沒畢業就退學在家。
那時候的龐學冬,整天躺在床上,望著天花板和墻壁,眼神空洞無助,母親看到后,只能在一旁偷偷抹眼淚。
在文學中發現新世界
天無絕人之路,轉機不經意間出現在2010年。
這年秋天,龐學冬的事傳到同鄉、當地頗有名氣的作家梁洪濤那里。有一天,梁洪濤來到龐學冬家中,拿著他上學時的作文不住地夸贊:“學冬,我覺得你有寫文章的天賦,試著寫點東西吧,我告訴你怎么在線投稿。”
梁洪濤說,其實當時并不知道龐學冬能在寫作路上走多遠,但至少寫作是一種釋放的過程,能讓人暫時忘記痛苦,心生豁達。
龐學冬的父母雖是普通農民,卻是開明之人,很快就為龐學冬購置了筆記本電腦,裝上網線。龐學冬的創作之旅正式啟航了。
最開始,龐學冬摸不到門道,寫的幾十篇作品投到雜志社就如石沉大海,再無音訊。但他不愿意放棄,而是不斷對自己說:身體的缺陷讓我無法自由奔跑,但在文學的世界里我可以盡情飛翔!于是他不斷地讀別人的作品以積累經驗,閱覽各地新聞以汲取靈感。
4個月后的一天,一張稿費通知單不期而至——龐學冬的作品被《民間文學》雜志錄用。預料之外卻又情理之中的消息讓一家人狂喜而后落淚……
這次鼓勵,像一股神奇的力量,打開了龐學冬靈感的閘門,他開始進入高產期。在那之后的3年里,他創作出80多篇、20余萬字的作品,發表在全國各地的雜志上,僅稿費收入就有2萬余元。
而真正讓龐學冬父母高興的,不是這筆稿費。而是龐學冬在寫作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現在的龐學冬,樂觀、堅強,對未來充滿信心。
□本報記者張曉航本報通訊員劉文峰孟祥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