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養蜂人忙碌在蜂箱中間,檢查、搖蜜、割蜂蠟
許啟明在狹小的帳篷內取王漿
串串槐花,是蜂蜜的來源
打開蜂箱檢查
蜜蜂幼蟲被移到王臺中
帶有離心作用的工具是用來搖蜜的
記者 周建新 攝影報道
清晨6點,許啟明、陳桂英夫婦與外甥水根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們沐浴著朝陽在擺列整齊的蜂箱中來回穿梭,檢查蜂箱、割蜂蠟、搖蜜,忙得不亦樂乎。
1977年,浙江諸暨,22歲的老許開始了追花養蜂的浪漫之旅。一頂不能遮風擋雨的帳篷、30多個蜂箱,伴他周游全國,追逐花期,釀造甜蜜。由于職業特性,老許一直在外奔波勞頓,到了近30歲才和小他一歲的陳桂英喜結連理。
俗話說:“夫唱婦隨”,孩子稍大一點,陳桂英便跟隨丈夫輾轉全國各地。這一走,就是27年。每年的3月份,他們便會離開家鄉,江西、浙江的油菜花,泰安、德州的槐花,吉林、黑龍江的椴樹花,寧夏的老瓜頭花,根據花期的不同,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安營扎寨”,停留15到60天的時間,然后轉場至下一個地方。一年之中,在家的時間只有三四個月。
在老許一家棲身的錦繡川東岸,兩頂軍綠色的帳篷,180多個整齊排列的蜂箱,一只看“家”的狗,兩只下蛋的母雞,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也組成了這個“甜蜜的王國”。
談到養蜂的辛苦,許啟明略帶苦澀地笑了笑:“一頂狹小的帳篷為家,長年累月地在野外風餐露宿,基本的水電都是問題,這是我們今年剛剛添置的太陽能發電設備,能夠保證照明、看電視?!?BR>“與清苦的日子相比,我們更怕的是遭遇惡劣天氣,前些年在東北三省遇到的暴風雨,將棲身的帳篷以及蜂箱上的苫布掀翻;在寧夏的沙漠里,沙塵暴來的時候,一碗米飯里有半碗是風沙。真要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也無能為力,只能默默地去承受,個中滋味常人難以想象?!标惞鹩⒄f。
夫妻倆逐花而居,過著單調、枯燥、忙碌的養蜂生活。他們的蜂群不斷壯大,許啟明也很為養蜂生活自豪。他打開一個蜂箱介紹著:“每個箱里有十多萬個小蜜蜂,我這180個蜂箱就是一個巨大的“甜蜜王國”,蜜蜂是我的‘臣民’,我是它們的‘國王’,它們不知辛苦地釀造蜂蜜,我吃點苦又算什么呢?”
大約10天后的某一個清晨或著傍晚,他們將帶著一個個的蜂箱和帳篷,再次啟程。養蜂人既享受苦盡甘來,也情愿苦中作樂,這是他們甜蜜生活的全部。候鳥般不停地遷徙,守著一個又一個初晴的花季。風雨途中,花開花落,握緊每一個絢爛的春天。
蜜蜂在釀蜜,養蜂人在釀造生活。縱然是流浪與漂泊,但每晚能聞著蜜香入睡,豈非最美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