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氣球你會想到什么——孩子的玩具?地攤小商品?德州小伙兒常鵬會告訴你,氣球完全可以玩兒成一門藝術。幾只或幾十只氣球在他手里左擰幾下,右繞幾圈,無需多久,就能變成花朵、卡通人物甚至是衣服。
在上周結束的幸福德州·幸福生活大型公益活動中,他的表演備受關注,吸引了很多路人駐足。
本期“潮人類”,記者帶你走近德州樂派藝術氣球創始人常鵬的“氣球生活”。
與氣球結緣
常鵬是土生土長的德州人,31歲的他與藝術氣球結緣已有4年。 2010年初夏的一天,常鵬像往常一樣翻開一本 《商界》雜志——那時的他沒有固定工作,希望通過報刊找到適合自己的營生。忽然,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這篇文章講的是藝術氣球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正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常鵬說:“說實話這篇文章中最吸引我的還是‘月入萬元’這4個字,而且覺得藝術氣球這個行業看起來挺好玩兒,當時就動心了。 ”
當時這個行業在德州絕對算冷門,因此在生活中找不到可以參照的模板。常鵬只好在網上查詢藝術氣球相關教程,自己買來氣球,對著教程邊看邊練。 “那時候每天吹氣球吹得兩個腮幫子特別疼,都沒法開口說話。 ”常鵬說。
見常鵬整天擺弄氣球,父母生氣又擔心——這不是不務正業嘛!但他沒有太在乎別人怎么看,依然投身于自己認定的事業。每天很早就起床練習并在網上與全國的“氣球達人”交流氣球造型技巧、色彩的搭配與運用,很多時候一練就到了第二天凌晨。同時,常鵬還經常外出拜師學藝,廣東、江西、遼寧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身影。
變藝術為財富
經過長期學習與實踐,常鵬熟練地掌握了藝術氣球的制作手法,可以輕而易舉的用氣球做出各種造型。 201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藝術氣球工作室,并“招兵買馬”準備大干一場。
可這并不是一條坦途。創業初期,資金、人員以及銷售經驗都極度缺乏,為了爭取更多業務,常鵬每天走上街頭派發傳單,到各個商場推銷,可仍舊一無所獲。
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以后,常鵬終于接到了第一單生意,為德州某快餐店開業制作氣球裝飾會場,3000多元制作費,工作量并不大。但當時德州還沒有藝術氣球這個行業,主辦方對常鵬缺乏信心,制作費用一減再減甚至準備取消這一環節。在此關頭,常鵬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免費為主辦方做這次活動,如果覺得效果好,以后合作再收費。 “當時顧不得想賺錢的事兒了,就是怕失去這個客戶,同時我也想通過這次機會把自己的招牌打出去。 ”
就這樣,常鵬自己墊資完成了這個項目,會場布置好以后,所有人都被這種新奇的裝飾方式所吸引,活動搞得特別成功。常鵬及他的團隊幾乎一夜成名。從那以后,他們接到的訂單越來越多。
“一邊到各地去拓展業務,一邊通宵達旦地創作,經常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在最困難的時候,家人常向我抱怨,既然這么累,就別干這一行了。我就安慰他們,只要再堅持一下,這一切很快就會過去。 ”常鵬笑著說,他認識的許多同行熬不過初期的困難,如今都放棄了。
如今,常鵬的工作室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常鵬接了十幾個訂單,最忙時一天要完成五六個項目,客戶遍布德州及周邊地區。家人也漸漸地轉變了觀念,給常鵬當起了幫手,協助他的工作。
將夢想堅持到底
如今,常鵬的工作依舊很辛苦,但他常說,能為自己熱愛的東西去付出,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每件作品,常鵬都要費盡心思,力圖將美感與創新做到極致,最令他開心的就是看到作品被大家認可。 “藝術氣球在德州還處于發展初期,很多客人并不理解這一行業,認為價格貴、不值得,但他們看到成品后無一不被其吸引,這一刻讓我覺得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常鵬說。
采訪中常鵬對記者透露了自己的夢想——開設一家藝術氣球培訓學校,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其中樂趣。在此,記者預祝他的夢想可以早日實現。
□本報記者張曉航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