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雙雙 攝影 胡兵 通訊員 陳啟忠 侯長舟
??? 腦癱是一塊石頭,壓在崔心英心頭十多年。其中,有久病兒子的哭鬧,也
有親朋及周圍人們的不解,這些東西組成的“巨石”時刻圍繞在她的生活里。幸好,她從未放棄過,熬過了近6000個日日夜夜,直至兒子站起,并對未來充滿希望。
王家有個患“腦癱”的孩子
??? 陵城區糜鎮基山村是一個有著兩千余村民的大村子,在村中有一家門診,是崔心英的婆家所開。丈夫王保東祖輩行醫,是附近頗有威望的“鄉村醫生”,而她也漸漸懂得了諸多醫學知識,在村民眼里也是一個“行醫者”。
??? 若非兒子出生幾天便因腦缺氧導致腦癱,或許王家會成為基山村的“富戶”,現如今已17歲的兒子也應該會是王家的醫學傳人。
??? 2000年,妊娠僅7個半月的崔心英產下了一名4.8斤重的男嬰,取名勇力。除了比一般嬰兒略瘦小些外,勇力哭聲響亮,細眉細眼,是一個俊俏的娃娃。這讓一家人松了口氣,以為只要養些時日便能一切“雨過天晴”。
??? 只是,誰也不曾想這片“烏云”始終未能散去,且越積越濃。勇力三天時,忽然全身青腫,遂轉院到濟南,經治療后恢復正常。然而此時,醫生卻告知家人,孩子腦部因缺氧時間過長,造成了損傷。
??? “我記得清清楚楚,確診單上寫著‘缺血缺氧性腦病’。”時隔17年,崔心英坐在自家門診室老舊的木凳上,把她所記得的細節一一“翻”了出來。她說,寫的是“腦病”,不是“腦癱”,似乎這“一字之差”支撐起了自己之后兩年的全部希望,直至北京一家腦專科醫院開出“腦癱”的確診書。
??? “當時北京的醫生看出我們農村家庭沒有經濟能力負擔一個腦癱患兒的康復費用,只給開了兩千多塊錢的藥物,就讓我們回家了。”崔心英記得,因為沒有錢,藥只拿了一部分,以便剩下回程的路費。
??? 很快,在家家戶戶毗鄰而居的村莊里,幾乎人人都知道了王家有一個得了“腦癱”的孩子。
康復路上母子“同行”
??? “我記得清清楚楚”,和崔心英聊一會兒就能發現,很多事情她都會以這句話開頭,大概那些瞬間或某段時間確實讓她記憶深刻。“勇力3歲時,我帶他到沈陽的一家康復醫院做康復訓練,要趕到麥收后,有錢有時間,連續去了兩年,每次兩個多月。”
??? 那兩年崔心英能記住的細節有兩個。一個是娘倆每月生活費150塊錢,大部分都用在兒子的伙食上,她自己只吃饅頭。第二個細節是醫院的醫生和護士會把剩余的菜留給她,有時甚至提前留出來,讓她就著下飯。崔心英說,那些年遇到了很多好心人。
??? 兩年后,勇力5歲,她又經人介紹帶著孩子到石家莊一家康復醫院,連續四年,每次最長5個月,最短2個月。孩子的父親送他們到醫院后要趕回家,攢下次做康復的錢。
??? 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不能如富裕家庭那般讓孩子連續不斷地住院治療,只能攢錢,做康復幾個月,回家攢錢,再回醫院做康復……每個月的康復費用在4000元左右,加上食宿等日常開支,足夠花光一個農村家庭的每一分存款。
??? 而且,崔心英的大女兒比勇力年長7歲,自女兒8歲起,崔心英幾乎未能悉心照顧過她。女兒很懂事,從未埋怨。目前,女兒在德州一家醫院上班,代替弟弟傳承了王家三代從醫路,對勇力也是疼愛有加。所以,崔心英對女兒的愧疚時時放在心上。“值嗎?很多人會懷疑,包括家人,因為這是一個非常慢的過程,而且都知道這個病是不會好的,兒子不可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生活。”崔心英又何嘗不知,但作為母親,她更容易滿足,她看到了勇力坐起的時候,見證了他扶著床沿站起的瞬間,更是知道他從四肢蜷縮成一團的狀態,到現在可以在旁人攙扶下緩慢行走的情形,對孩子來說意味著什么。“我不能看著我的兒子一輩子在床上蜷著,他那么聰明,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崔心英說。
不求回報的母愛
??? 經過幾年醫院專業的康復治療,勇力也長到了8歲,崔心英獨自一人照料已經很費力氣,她也已經跟醫生學會了基本的推拿按摩,所以接下來的近十年里,母親成了勇力的“康復師”,而且越來越專業。
??? 每天上午半個小時關節肌肉按摩,一到兩個小時的抻平訓練,下午練習行走,晚上有空也要按摩幾十分鐘,從未間斷,真正的“十年如一日”。崔心英也因此造成手指關節損傷,這兩年已經做過兩次大拇指關節矯正手術。
??? 除此之外,能見證這一切的還有幾十雙鞋頭壞掉的鞋子。因為勇力走路不穩,崔心英會在他前方攙扶,常被踩到。所以,出門練習之前先換上一雙包頭鞋成了母子倆的慣例。
??? 這些崔心英都能應付,她最無法面對的是兒子時常失控的情緒,用她的話說,“三天一小鬧,五天一大鬧。”有時,一點事情都能讓他大發雷霆,開始大吵大嚷,整個身體忽然變得堅硬,臉色發紫,吵鬧的聲音傳到整條街。
??? 2016年,一位老師來鎮上講授“傳統文化”,她帶勇力去上課,未曾想他聽完“孝道”篇章后,勇力似乎開始懂得母親的不易,變得很懂事,居然開始控制自己的脾氣,不再大吵大鬧。
??? 也就是在那時,崔心英心里提了整整16年的石頭終于落了地。而且,她看到了知識的重要性,只要有勇力可以接受的知識講堂,她都會帶他過去。崔心英說,“我以后想讓他可以自食其力,孩子真的很聰明,記憶力很好,會用微信,和別人的基本溝通沒有問題。”
??? 兩個月前,崔心英的大女兒回家,她說,希望女兒可以找個離家近的男友,以后養老還要靠她。誰知,女兒走后,房間僅剩母子二人,勇力忽然說,“媽媽,以后你們靠我就行。”
??? 崔心英知道兒子做不到,但那又怎樣,17年來,她又何嘗想過要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