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必須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推動高質量發展激勵約束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非僅僅是數量結構的調整,而是整個產業結構的變革和升級。在這之中推動產業鏈優化升級是一項重點任務。跟隨“‘鏈’出新動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濱州,在首創“三產融合、綠色循環”發展模式的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在創新驅動型企業京博控股集團、在基于工業互聯網建設的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工廠……項目加速落地、產業集群成勢,處處涌動著改革發展的蓬勃活力。
近年來,濱州著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的“鏈式”升級,以產業鏈為核心切入點,固本強基、串珠成鏈,一條條產業鏈日益茁壯,激發出產業向“新”向“綠”的生機。
活力之“鏈”,再鑄增長極。
企業的信心源自市場,更源自濱州傾力構建的產業鏈與價值鏈所激發的經濟活力。作為一座家底厚重的實業之城,濱州已成功培育并形成了高端鋁業、精細化工、智能紡織、食品加工以及畜牧水產這五大千億級別的優勢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拔節生長”的背后離不開其優質的營商環境。濱州市政府傾力打造的“濱周到”政務服務品牌,樹立了“讓企業和企業家舒服”的理念,全流程“幫辦代辦”、全領域“流程再造”、全周期“政策直達”。高效、貼心的服務,讓企業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于發展,也讓濱州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滿滿。
濱州的企業家們懷揣著夢想,并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將夢想化為具體的行動和成果。濱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小麥全產業鏈的構建與創新,在全國首創了“三產融合、綠色循環”的“中裕模式”。涵蓋了“高端育種、訂單種植、倉儲物流、初加工、深加工、廢棄物綜合利用、生態養殖、蔬菜種植、食品加工、餐飲商超服務”等十大板塊的新模式,實現了“產業鏈相加、價值鏈相乘、供應鏈相通”的“新六產”模式。企業家們有夢想、有追求,政府在理念、架構、政策上給予全力支持。政企同心協力,這種良好的互動關系,使得濱州的企業能夠不斷突破自我,實現更高的發展目標。
價值之“鏈”,乘優勢迎勝勢。
而今,濱州擁有國民經濟41個工業大類中的38個。產業集聚效應,不僅為企業提供的是豐富的資源和市場,還促進了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創新。抱團取暖,集群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正是來源于濱州市強大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所帶來的經濟活力。
細數濱州的冠軍企業,其顯著特征就是它們在各自細分市場中的“一招鮮”。無論是友發集團的鹵蟲卵、齊耐新材料公司的白剛玉,還是國創精密機械的風電鑄件,企業都通過持續的創新研發,掌握了核心技術和獨門“秘笈”。
創新驅動,催生多元化發展的領軍者。京博控股集團作為濱州市的龍頭企業之一,矢志創新。集團擁有7大研發基地和13個科創中心,研發團隊規模超過1000人,2023年創新投入達13億元人民幣……一項項投入,推動的是產品技術的不斷升級,促進的是新產業、新業態的培育和發展。統籌調配各類要素資源,高位推動解決產業發展中的難題,實現產業鏈的延伸、補充和強化,正在為濱州市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堅實的支撐。
創新之“鏈”,打造綠色低碳新標桿。
聚力新興產業規模化,壯大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規模,打造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集群。對新質生產力的追求和引領,為濱州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和增長點。
眼下,綠色循環的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也為行業樹立了標桿。聚力實施產業鏈集群發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等十一大專項行動,濱州正全力推動全市制造業規模總量上臺階、質量效益上水平。對高質量發展的堅持和追求,使得濱州的制造業更加穩健、更具競爭力。在魏橋紡織,智能化發展被納入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圍繞智能制造紡織數字化技術、紡織專用機器人等重點開展項目研發,系統規劃部署。一系列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也為紡織產業的智能化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細觀魏橋紡織綠色智能化項目,其順利實施還得益于企業在研發投入和人才隊伍建設上的持續加力。比如,公司建立了涵蓋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棉紡織行業技術中心等多個研發平臺,通過產學研用合作,重點開展市場需求和流行趨勢研究、產品研發、技術創新等工作……通過共享企業走訪的工作數據,并結合產業鏈發展的實際情況,當地政府指導各產業鏈辦公室及牽頭部門精準開展招商、供需對接、人才引進、資金籌措等活動。在濱州,將產業鏈發展與服務企業專員制度緊密結合,加速的是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的深度融合,為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升級是綠色發展的前提,我們看到,濱州正通過深化產業合作、優化資源配置,積極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的產業升級大潮。(文/苗瑞祥 張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