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將實施企業升規納統激勵,統籌落實6000萬元獎勵資金,對綜合評價前8名的市分檔給予獎勵
●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脫困支持力度,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
當前經濟運行中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等挑戰,不少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盈利壓力。立足經營主體實際困難,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促進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政策措施》),在支持企業穩定經營方面繼續加力,幫助企業穩預期提信心。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山東全面兌現2023年穩進提質獎勵,55家企業獲獎3650萬元,同時接續實施2024年首季“開門紅”獎勵,對100家企業分檔獎勵5900萬元,還完成了第三批工業強縣評價工作,對10個縣每縣給予4億元新增專項債券支持。這些獎勵政策靠前發力,有效激發了地區、企業加壓奮進的信心。參照《若干政策措施》,山東將實施企業升規納統激勵,統籌落實6000萬元獎勵資金,以2024年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凈增量、凈增長率等為依據,對綜合評價前8名的市分檔給予獎勵,力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4.2萬家,夯實工業穩產增效的基礎支撐。
近期極端天氣、雨澇災害多發,也給不少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影響。“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偏弱,需要多給予這些企業支持,讓他們直觀感受到政策‘溫度’。《若干政策措施》中明確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脫困支持力度,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是應對當前經濟環境的一項重要政策舉措。”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王軍表示,上述政策除了能幫助企業減輕負擔,穩定經營,還能幫助穩定就業市場。
近年來,山東持續加強省屬企業主責主業管理,制定印發《山東省省屬企業主責主業管理辦法》,逐戶明確功能定位,確認批復企業主責主業、擬培育主業,通過主業名稱、主業目錄、企業名錄、特別項目任務清單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動態管控,引導企業聚焦主業穩健發展、持續提升核心業務競爭力。《若干政策措施》對加快省屬企業存量資產專業化整合也提出專門要求。
“按照政策要求,企業需要建立主責主業與發展規劃、投資計劃等聯動機制,對存量業務實施專業化整合與協同發展,推動技術、人才、資本等要素向主業集中,持續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省國資委規劃發展處處長劉福帥介紹,對于主業、擬培育主業之外的存量業務,分為四類管理:凈資產收益率低的限期清理整合退出;盈利水平較高,有人才、技術等資源優勢,對主業有輔助作用的,應轉型升級,融入主業產業鏈,助力主業強鏈、補鏈、延鏈;因歷史原因形成、短期無法退出的,應加強對標挖潛、實行獨立核算,實現自我造血、自我生存;符合專業化整合要求、與其他省屬企業業務能夠產生協同效應的,統籌優化整合到其他優勢省屬企業。增量業務同樣實行嚴格管控,對非主業投資占年度投資計劃的比例,按照商業一類、商業二類、公益類企業分別不超過5%、3%、2%控制,并且在項目實施前逐項報省國資委復核。
目前,山東不少農業企業正在加強新市場、新業務開拓,這離不開相關部門、機構在關鍵時刻、關鍵環節為企業做好支持解困。《若干政策措施》提到“打造一批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今年3月,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新一批認定名單公布,山東入選14個,其中壽光市祥佳果蔬專業合作社也在其列,合作社理事長孟祥佳第一時間就關注到了這個消息。
“香港市場蔬菜需求量大,利潤率高,拿到認證后,就能夠與香港展開產地直供,還能借助香港市場進一步突破國際市場。不過,蔬菜作為對運輸、儲存要求很高的生鮮產品,也有不少問題需要幫助解決。”孟祥佳表示,目前,合作社已對香港市場在農殘指標等多方面的要求進行了詳細了解,但因為是一項新業務,實際操作中依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需要相關部門、機構加強源頭監管,建立與香港等市場的糾紛協調機制,幫助企業共同控制風險;針對國際業務中較為常見的回款困難問題,推動第三方保險機構參與共同解決。
(大眾日報記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