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山東依托制造業“家底”,由大到強,科技引領,準確定位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全力做好加快科技創新這道“必答題”。
制造業本身就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新質生產力為制造業帶來深刻變革和全新機遇,取決于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轉型升級。
作為制造業大省,山東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超100種重點產品產量位居全國前三。這種體量和“配置”,讓新質生產力在制造業方面優先發力變得順理成章。山東加快實現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跨越,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基于山東制造業重點和優勢領域,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就像一產放羊,二產宰羊,三產吃肉喝羊湯,山東制造業重點和優勢領域,歷經萌芽、發展和壯大,時至今日走向科技賦能、以高科技促躍升之路,是規律性的必然選擇。濟寧新能源船舶制造項目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最初得益于濟寧京杭大運河通航最北端,“運河上黃金坐標”的地理方位,“船”,這一濟寧市現代港航物流全產業鏈上的重點環節,通過京杭大運河連通瓦日鐵路、新兗鐵路和長江的物流樞紐城市定位而漸成氣候。有勢借勢,無勢造勢,地利催生,因勢而變,本身就洋溢著濃厚的創造精神。2022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發布《關于加快內河船舶綠色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山東聞風而動,于2023年11月發布了《山東省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確立了濟寧港在內河航運方面的核心地位。相繼出臺的《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更是把濟寧內河航運上升為省級重大戰略。
短時高效,在白馬河畔締造的全國首個集研發設計、智能制造于一體的綠色化、智能化、現代化、標準化新能源船舶基地,意味著山東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既需要政府超前規劃引導、科學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場機制調節、企業等微觀主體不斷創新”指示精神的實操。
打造我國內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的標桿工程,成為連接南北、通江達海、引領內河航運綠色發展的裝備制造龍頭項目,今天,山東大力發展內河航運,護航新能源船舶發展,是時候打開濟寧連接全國、通向世界的對外開放新通道了。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驅動,催生新產業、締造新模式,發展新動能,這是歷史積淀的選擇,是面向未來的需要。
以科技促躍升,以“鏈式發展”催生產業集聚效應的同時,更為現代產業積聚發展潛力。山東太陽紙業堅持科技創新、綠色發展,聚鏈賦能,構建高端產業集群,推動造紙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太陽紙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造紙產業鏈集群,通過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更好地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全球配置資源能力,積極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種種做法,無一不是圍繞高端造紙這個“核心”,放大“磁心”“吸附力”,聚鏈成群、集群成勢,以“新”聚力,在實現層進式突破的同時不斷解讀創新和創造。
一張新質生產力的山東答卷上,既需要太陽紙業、新能源船舶制造等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的產業體系,更需要科技引領的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戰略產品;既需要技術創新驅動產業升級轉型,更需要推動產業集聚,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有效推動形成新動能,堅定走好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之路,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進程中,把以科技促躍升的“魯”字產業榜單不斷拉長,以時代的創新性,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山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