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好“豐”景。從泰山之巔到黃河之畔,從魯西平原到膠東半島,金黃的玉米、碩果累累的果樹、肥美的水產品……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豐收畫卷。山東,這個農業大省,以其堅實的農業基礎和不懈的創新,再次向世人展示了“齊魯糧倉”的豐收盛況。
金秋齊魯,糧倉盈滿
在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山東主場活動中,山東16個地市方陣依次登場,用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生動展現出山東作為農業大省的風物之盛、風景之美、豐收之樂和奮進之力,成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鮮活體現。
“民以食為天”,山東,這個農業大省,糧食生產的穩定與豐收,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基石。連續十年,山東糧食總產量穩定在千億斤以上,近三年更是穩固在1100億斤的高位。山東今年夏糧畝產達到450.03公斤,同比增長1.2%,總產量高達543.3億斤,同比增長1.6%。這背后,是山東對于提高單產、挖掘農業生產潛力的不懈努力。
為邁向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山東深入實施糧食單產提升行動,通過科技賦能、精細管理,夏糧畝產再創新高,總產量穩步增長,穩居全國前列。同時,山東積極挖掘設施農業、畜牧業、海洋漁業、鹽堿地綜合利用四大潛力,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農林牧漁業總產值持續攀升,蔬菜、肉蛋奶、水產品等產量均在全國名列前茅,山東的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上半年達到了5359.1億元,同比增長3.9%。真正實現了“米袋子”鼓、“菜籃子”豐、“果盤子”滿、“魚簍子”盈,為全國人民的餐桌貢獻了豐富的山東味道。
科技賦能,新農民成為“弄潮兒”
山東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山東加快農業生產和科技的緊密結合,培育了一大批農業高科技人才隊伍。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大面積示范應用,為山東農業的持續豐收提供了重要保障。此外,山東還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到2023年底,山東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600多萬畝。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打造了一批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和農業物聯網應用基地。
在智能化農業方面,山東走在了全國前列。濰柴雷沃重工參與的“基于北斗的農業機械自動導航作業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山東農業生產的多項技術在全國領跑,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9%、96%。
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山東各地還加強了對農民的技能培訓,涌現出了一批批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和營銷能手。這些“新農民”不僅掌握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知識,也成為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的重要力量。
多元化發展 提升農業效益
豐收不僅帶來了農產品的豐富,更帶來了農民的增收。在山東,農民增收的路徑越來越多元化。例如,濰坊市創新實施“百區示范、百園提升、千企引領、千村共富”工程,抓點帶面、連片發展,帶動了糧食生產提質增效。今年上半年,山東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3元,同比增長6.4%。
山東各地還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途徑。在聊城市茌平區肖家莊鎮許莊村的中國圓鈴大棗生態園,村民許占樓通過承包棗園實現了增收。而在泰安新泰市劉杜鎮,山楂產業帶動了近2萬農戶共同增收致富。這些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為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渠道。
把論文寫在齊魯大地上,從良種培育到機械化作業,從產業鏈延伸到品牌打造,山東農業在多個維度上實現了高質量發展。未來,山東將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共繪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