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如磐踐使命 實干創新顯擔當
張連鋼:堅守家國情懷,率隊十創世界紀錄
藍天碧海之間,偌大的碼頭杳無人影,生產作業卻井然有序。這里是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這座碼頭的奠基人,便是山東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別專家張連鋼。
自動化碼頭是港口的發展方向,更是一個國家綜合科研能力的集中體現。可在建設之初,面對的是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三無”境況。“作為一名黨員和扎根港口一線的科技工作者,要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之路。”張連鋼始終堅守家國情懷。他和隊員們夜以繼日鉆研探索,在圖紙上一筆一畫地堆砌打磨。僅僅15個月,拿出了完整的碼頭設計、集成方案,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僅用三年半時間,完成了國外通常需要8-10年才能完成的建設任務,建成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創造了自動化碼頭建設史上的“中國速度”。如今,已經連續十次打破自動化碼頭作業效率世界紀錄。
孫一倩:有夢想、敢擔當的自主創新“扛旗手”
“有夢想、敢擔當”,說起山東華魯恒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主任技師孫一倩,同事們不約而同給出這樣的評價。
在碳酸二甲酯方面,孫一倩作為“扛旗手”,從設計建造中試裝置開始,進行中試試驗摸索積累數據,到設計30萬噸工業化生產裝置,再到工業化裝置的原始開車一次成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艱難過程。得益于這支團隊的不懈努力,該項目成功實現了公司歷史上第一次自主創新,并成功把公司高起點推入新能源行業賽道。裝置投運后,僅投料3天就產出電子級碳酸二甲酯產品,投產兩個月就收回3個億左右的投資。這套裝置生產能力是目前碳酸二甲酯行業普遍運行裝置最大產能的5倍,該項目的成功也將對未來新能源行業發展發揮引領性作用。
孫一倩還注重“傳幫帶”,她認為,若想讓核心技術始終保持國際領先水平,必須要培養專業人才。“把我學會的教給他們,讓年輕的技能人才能夠快速成長,為企業和國家多作貢獻。”孫一倩說。
王傳喜:初心不忘,鄉村“蝶變”看頭雁
走進蘭陵縣卞莊街道代村,一排排小洋樓映入眼簾,沿街商鋪林立,很難想象這曾是一個落后的村莊。
1999年,村黨支部書記王傳喜剛一上任,迎接他的是村集體欠債380萬元的狀況,同時還有人地不均、村風民風散亂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尷尬局面,王傳喜沒有退縮,他和班子成員講:“只要我們記住自己是共產黨員,打起精神,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勝利。”他頂著巨額債務,時刻不忘群眾期待的目光,堅守初心,負重前行。在積極盤活村集體資產的同時,分期分批還清了全部債務,小步快跑擁抱發展的“春天”。
2005年,代村在全國率先實施土地流轉、集體經營,創新選擇了“依靠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鼓勵支持村民自主創業就業,實現共同富裕”的新型集體化道路。20多年間,先后建設了蘭陵國家農業公園、代村商城、代村醫院、誠信中學等陽光產業,做到了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文旅融合,實現了華麗“蝶變”。
耿遵珠:讓年輕人回村,聚人氣添活力
他是村民口中帶領大家增收致富的耿書記,也是幫助百余名返鄉“棚二代”青年戰勝創業困難的“老黑叔”,他就是把聊城市茌平區賈寨鎮耿店新村建設成“全國文明村”的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耿遵珠。
初任村黨支部書記時,該村還是一個貧窮落后的普通村莊,上任后耿遵珠通過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模式,瞄準蔬菜大棚產業,傾力打造鄉村振興“耿店模式”。目前,耿店村擁有中高檔大棚700多座,占地3000余畝,日產銷蔬菜10萬多斤,戶均年收入20萬元以上。
2010年,耿店村開始實施“歸雁工程”,通過流轉土地、提供技術與資金,吸引了百余名“棚二代”回村創業,不僅解決了人才匱乏問題,還帶回了資金、技術與市場。耿遵珠帶領村民升級大棚蔬菜產業,建設了耿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建設了標準化蔬菜加工車間,將“棚二代”“耿店”等品牌蔬菜成功打入北京、上海等地超市。
(大眾新聞·大眾日報記者 張依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