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李文亮)“嗚——”,隨著高昂的鳴笛聲在大運河畔回蕩,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山東濟寧港航龍拱港鐵路專用線集裝箱裝卸作業區,這些貨物從此“下水”后,將沿運河運至長三角及長江一帶。
鐵水聯運,“牽手”中歐班列,標志著大運河港航通道的進一步延伸。近年來,素有“運河之都”美譽的山東濟寧充分發揮京杭運河“黃金水道”優勢,以水為媒,借水而興,推動港產城一體化融合發展,全力打造中國北方內河航運中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搶抓機遇 構筑港航新優勢
京杭大運河從濟寧穿過,自元代開始至明清,運河的最高管理機構都設在濟寧,因此這里被譽為“運河之都”。如今,千年運河成為聯系“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多個國家重大戰略的“黃金水道”。
發展內河航運,濟寧優勢得天獨厚,而《山東省加快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一系列支持政策,又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濟寧市主動融入服務交通強國、貿易強國、航運強國等重大戰略,把港口發展作為高質量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強港航物貿,深度挖掘產業資源,推進“航道網、港口網、物流網、產業網”四網合一,構筑起現代港航物流發展新格局。
2020年,濟寧市以濟寧能源集團為主體成立港航發展集團,致力于“建設億噸大港口、發展億噸大物流、培育千億大產業,打造山東對內陸和國際開放的橋頭堡”。
2021年4月,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正式通航,實現了我國黃河以南京杭大運河河段全部通航。今年9月,龍拱港成功對接中歐班列。
同時,《濟寧港總體規劃(2035年)》突出“港產融合、集約高效、有序開發、智慧綠色”,科學規劃了8大港區23個作業區,將形成以主城港區為核心港區,微山港區、梁山港區為重要港區,嘉祥港區、金鄉港區、魚臺港區、汶上港區和鄒城港區為一般港區的總體內河港航發展格局。
不知不覺間,濟寧已建成千噸級泊位25個,港口吞吐能力超8000萬噸,集裝箱吞吐能力突破80萬標箱,強勢回歸運河航運“主力陣容”。
通江達海 公鐵水齊頭并進
不沿邊,不靠海,很多人難以將“鐵路”“內河”“海關”等關鍵詞聯想到一起,但依托內河集裝箱多式聯運優勢,濟寧搭建起“通江達海”的舞臺。
作為全國36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濟寧港(濟寧市轄區港口統稱)的千噸級輪船、萬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通達寧波港、重慶港等50多個港口,物流貿易覆蓋150多個城市、16個國家。
“進江、聯海、向陸”,聚焦多式聯運和散改集模式,濟寧公路、鐵路、水路齊頭并進,港航優勢日益突出。
2021年4月,梁山港公鐵水多式聯運正式通航。今年9月,龍拱港鐵路專用線通車運營,繼瓦日鐵路之后,新兗鐵路也和京杭運河實現“聯手”,成為又一個“公鐵水”多式聯運樞紐。
運河貫通南北,樞紐立體構建,通過開展多式聯運,濟寧港的路越走越寬。據統計,現在每天有近4萬噸的煤炭從山西、陜西和內蒙古,再通過京杭大運河直達長三角等地區。龍拱港設立山東省內河首家海關監管場所,搭建“一站式”服務平臺,打通了借港出海新通道。
目前,京杭運河貫通濟寧251公里,全市水運通航里程1100公里,內河船舶7000余艘,通航里程和運力在京杭大運河13個港城中居第1位,瓦日鐵路、新兗鐵路與京杭運河交匯,形成了軸心位于濟寧,輻射“一帶一路”、聯通長三角、珠三角和閩三角的“豐”字型物流大通道。運河上開的船越來越大,航程也越來越遠。
數智賦能 港產城融合發展
深秋時節,大運河畔,千噸貨船泊靠在岸邊,港區內自動化軌道吊不停地升降騰挪,無人卡車滿載集裝箱來回穿梭,一片繁忙……作為全國首家實現全流程自動化的內河集裝箱港口,龍拱港實現了從散貨小港到智慧新港的完美蛻變。
梁山港啟用了全國首個“無人放倉裝車系統”,試驗成功了全國第一個萬噸列車智能卸車機房,還引進全國首臺智能火車清車機,以及108輛LNG清潔能源貨車和10艘LNG船舶。
鄒城的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內,90米LNG動力集裝箱運輸船及67.6米純電動力多用途運輸船,是京杭大運河運載量最大、首次實現批量化生產的新能源智能船舶。
強港航、暢物流、興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的加速賦能,為濟寧港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港聚產、以產興城,港航業直接帶動了船舶修造、水上旅游、物資營銷、短途運輸、餐飲服務、臨港工業及物流業的發展。
按照“前港后園、錯位發展模式”,濟寧規劃建設了梁山煤鋼物流園區、鄒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百萬噸級糧食物流園等六大臨港百億級產業園區。
依托港口,濟寧市建設的江北糧食物流園,肩負著“北糧南運”的使命,上接京津冀、黑吉遼、晉陜蒙,毗鄰蘇豫皖,下承長三角、珠三角、閩三角,為多個城市送去優質、安全、綠色的糧源。
2024年1—8月,濟寧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6643.6萬噸,同比增長45.6%;集裝箱吞吐量達25.56萬標箱,同比增長97.7%,穩居山東省內河港口首位。
悠悠運河,靜靜流淌,昔日的“運河之都”續寫繁榮,港、貿、船、產、建、融一體化發展,正煥發著新的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