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霞 通訊員 李月
家者,屋下有豕(豬)也。這是一種多么具有安定感和歸屬感的描述,充滿了生命延續的希望。滋鎮北宋社區李漢超的家庭,面對無數生活坎坷,一家人齊心協力同進退,用愛詮釋家的意義。
義無反顧,“割”腎救子
2008年10月,李漢超的孫子出生了,當整個家庭還沉浸在幸福中時,命運卻和他們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兒子李濤被查出患有尿毒癥。起初還抱著“誤診”希望的一家人東奔西走,反復檢查,但一次次的檢查結果讓希望徹底破滅,一家人不得不承認這擺在眼前的事實。兒子才初為人父,還這么年輕,要怎么辦!醫生建議換腎,雖然費用昂貴,但卻是最有效的方法。透析治療,只能穩住病情,治標不治本。李漢超看著備受折磨的兒子,看著嗷嗷待哺的孫子,一家人堅定了信念,再難也要為兒子換腎。于是一家人帶著全部積蓄來到醫院,通過腎源配型,全家只有父親李漢超最適合手術,李濤在得知結果后堅決不同意父親為他換腎。愛子心切的李漢超一邊悄悄準備手術,一邊盡力說服兒子,甚至帶著兒子來到一位60多歲剛進行完換腎手術老人的家中,告訴兒子,一切會好的。家是愛的責任,父愛如山,父親不懼艱難一心為兒子換腎的舉動感染著周圍的人。縣公證處免除了公證費,鎮政府伸出援手,縣人民醫院的醫生主動幫助聯系齊魯醫院的專家研究手術方案。一家人在11個小時的艱難等待中,終于迎來了手術成功的喜訊。麻醉過后的李漢超,拉著妻子的手,看著一旁的兒子,高興的笑了。經歷了這次生死磨難,一家人更懂得了家的含義,懂得了幸福的來之不易。
勇往直前,開拓新生
兒子的手術成功了,但卻要終生與藥為伴,這讓早已負債累累的生活更加窘迫。李漢超全家經過多方考察,在黨委政府和周圍干部群眾的幫助下,在村里開辦了一個小型木旋廠和壓板廠。開辦初期,由于對市場不熟悉,技術不足,人手不夠等原因,不到半年的時間,廠子虧損了將近八萬元錢。但李漢超靠著誠信的原則,一批一批的更新設備,帶著工人學習研究新技術,愿意賒賬銷售打開市場,正是有著這種市場不景氣的時候也不曾放棄的信心,逐步提高產品質量的決心,李漢超家庭逐步樹立了良好的信譽、積累了固定的客源。這幾年靠著得當的經營和辛勤的勞動,廠子的經濟效益一年比一年好,穩步發展。這下不僅兒子的醫藥費有了著落,而且一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保障,廠子還在周圍村子招收工人,解決了40多人的就業問題。
心念舊恩,回饋社會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在我最難的時候拉我一把的人,我一輩子都忘不了!”李漢超用實際行動感恩著曾經幫助過他的每一個朋友。
2013年,李漢超所在村和其他四個村的村民要搬遷到滋鎮北宋社區,按規定,住進新樓房的住戶要在期限內交齊購樓款,對于莊稼人來說,一次性拿出十幾萬不是件易事,李漢超知道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的苦楚,和家人商量后,將廠子非常重要的的流轉資金,全部取出,分發給了工人,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村里有個孩子,早年喪父,和身體不好的母親相依為命,年紀小小就擔起了家庭重擔,在外打工,為了讓母親搬出破舊的土坯房,響應號召購買了樓房。但是樓房余款卻無力承擔,李漢超得知后,主動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助他交上了樓房差價。現在母子倆還和李漢超一家人成為了鄰居。
風雨過后,彩虹尤為美麗。如今父子倆的身體恢復良好,孫子也到了上學的年紀,一家人都在自家的廠子里為著今后幸福的生活忙碌著。
幸福是什么,對于李漢超來說,幸福就是一家人一起走過艱難困苦的從容,是一家人相伴到老的美麗。幸福不在別人眼中,而在于自己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