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春霞通訊員位龍田 報道
??? 德州新聞網訊 近日,記者走進義渡口鄉邊家村,看見村內的幾條公路兩旁,一排排的國槐綠蔭如蓋,成片的蜀葵五顏六色,還有紅葉李、冬青、月季、石榴、白蠟,整個村子儼然是一座小型植物園?!斑@幾年村里每年春天都要綠化,還雇了村民專門來養護。村集體經濟條件好了,就要為大家謀福利?!边吋掖妩h支部書記邊佃良告訴記者。
??? 邊家村以前可不是“植物園”。2011年,邊佃良響應鄉里多種途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動員,回收、改造了村里的160畝閑散地,又挖了5個魚塘。其中140畝土地和魚塘的使用權在村里進行了公開拍賣,承包期10年。當年,村里就收回了53萬的承包費,獲利近20萬元。另外20畝土地建起了一個肉雞養殖小區,對于入駐的養殖戶,村集體不收租賃費,協調辦理貸款、聯系經銷商,每只出欄肉雞提成5分錢?,F在,養殖小區內年出欄肉雞量接近100萬只,每年能為村里增收近5萬元。
??? 村里有了錢,為大家辦起事來也格外方便。 2012年春天,邊佃良開始雇用村里的一些老人和婦女,時常種花種草、清理大街、維護排灌管道?,F在,走在邊家村里,家家戶戶門前都是“小花園”,完全看不見農村常見的“三大堆”?!罢l家親戚來了都得夸夸俺們這村漂亮! ”70多歲的邊士榮老人很自豪。
??? 邊家村是義渡口鄉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近兩年來,該鄉引導、協助部分村莊通過不同途徑發展集體經濟,回收改造村有閑散土地、盤活村隊集體資產進行項目建設、承包到戶進行林業生產、舊村復墾后發展土地流轉……因地制宜之下,該鄉多數村集體不光“增收有道”,而且“用之有方”。
??? 大李村走出了一條通過林業生產“富民富村”的路子。2012年開始,結合土地整理項目,該村由村集體投資,每年春天對村內道路、水系進行綠化,三年下來,該村植樹近8000棵。成活苗木以每株20元的價格承包給了村民,承包期8年,扣除每株苗木約5元的種植成本,純收入過百萬元。有了資金,該村也開挖了幾個魚塘,改造出60多畝閑散地,承包、出租給村民和廠商,每年收取近10萬元的費用。去年,村集體出資20多萬,為全村農田開挖了排水溝、引水溝,還安裝了40多盞路燈?!按寮w有錢辦事,為民服務才不會只停留在一句口號上。 ”該鄉黨委書記劉波認為。 2013年,該鄉57個村莊累計增收120多萬。“下一步,我們計劃組織20個村對‘小農水’的管理權進行拍賣,承包到戶,這在增加村集體財產的同時,也能保障工程得到有效維護和管理。 ”劉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