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楊洪濤 通訊員 吳玉娜
??? “后紡作為公司產品最后的一道生產工序,設備如果不能正常運轉,將直接影響到公司效益,大家一定要樹立預防為先的意識,提前做好各項檢查,減少設備故障率。 ”5月4日,記者來到富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時,看到區“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張明明正在向自己車間的保全工講解相關工作常識。
??? 今年31歲的張明明已在富華生態工作了12年,自參加工作以來,先后任梳棉擋車工、組長、精梳保全工、隊長、質檢員、渦流紡保全工段長、后紡保全工段長,每到一個新的崗位,他從不畏縮,堅持迎難而上。“勤勤肯肯,任勞任怨,干一行,愛一行。 ”這是張明明剛參加工作時為自己定下的諾言。近年來,隨著紡織行業市場競爭力的不斷加大,公司投巨資引進先進設備來提高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 2013年8月份,公司引進日本村田最新型號MVS870渦流紡紗機,是目前全世界最先進的渦流紡設備。設備先進了,可是由誰來負責設備的日常保養和維修成了公司負責人棘手的問題,經過公司一班人商量,決定把這項工作交給張明明負責。“這些紡紗設備在國際上是先進的,維修技術含量要求極高,張明明雖然做設備維修工作多年,但對進口紡紗設備卻一竅不通,可以說是一個門外漢,但是張明明沒有被困難嚇倒,及時查看圖紙和說明書,查閱了大量的技術資料,通過他本人的刻苦鉆研以及敢于創新的敬業精神,很快就掌握了設備的一些基本常識,沒有耽誤公司的正常生產。 ”該公司副總經理劉玉河說。
??? 雖然感到工作壓力大,但是,張明明勇敢地挑起了這副重擔。“先進設備提高了紡紗速度,提高了效率,同樣,保證設備發揮最好狀態、提高設備性能、減少設備故障率至關重要。 ”張明明說。為此,張明明決定當好這些先進設備的“保姆”,雖然家在德州公司有班車接送,但是他一直堅持住在公司宿舍,避免出現緊急情況不能及時趕到。 2013年12月份的一天深夜一點,張明明接到車間值班人員打來的電話,一臺自絡設備出現故障,不能正常生產。他及時趕到車間,對設備每一項參考指數進行仔細比對,發現傳感器摩擦沒有信號。由于設備都是進口設備,出現故障很難一時修復,他一邊查看圖紙,一邊打電話咨詢,最終確定是一個小小的芯片出了問題,等安裝好芯片使設備恢復正常運轉后,已是清晨五點。雖然一夜沒有合眼,但是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張明明內心充滿了喜悅。“張明明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為公司員工樹立了榜樣,在他的帶領下,后紡保全工段對各種進口紡紗設備的維修管理都了如指掌,為公司生產做出了突出貢獻。 ”劉玉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