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邀記者 穆修奇 通訊員 高智新
??? “她這人非常老實,平時話也不多。”這是安德街道菜園村46歲的趙艷玲平日給別人留下的印象,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不愛說話”的農(nóng)村婦女,在25年的時間里,用最平凡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人間至孝。
??? 20多年前,趙艷玲經(jīng)親戚介紹與趙春鵬結(jié)婚,沒多久就生下了一個兒子。本以為幸福平淡的生活會一直這樣下去,然而噩運不期而至。 1990年冬天,趙春鵬的母親突發(fā)腦血栓住院,并引發(fā)了小腦萎縮,老人基本不能獨立行走。作為兒媳的趙艷玲主動扛起照顧婆婆的責(zé)任,每日悉心照料,為婆婆按摩四肢,還請來醫(yī)生針灸治療。“當(dāng)時我們的兒子才出生6個月,離不開媽媽,艷玲就每天抱著孩子往醫(yī)院跑,在病房里一邊照顧我媽,一邊照顧孩子。”回憶起當(dāng)時的情景,趙春鵬毫不掩飾對妻子的敬佩之情。
??? 終于,婆婆在趙艷玲的照顧下能自己拄著拐杖走動。卻不想,1995年老人又因意外摔倒導(dǎo)致右腿股骨頭骨裂,加上之前身患小腦萎縮,她再沒能站起來,只能躺在床上。從此,照顧婆婆的重?fù)?dān)就壓在了趙艷玲的肩上。趙艷玲每天都為癱瘓在床的婆婆端湯送水、擦身換衣、揉手捶背、端倒便盆,從不說一句怨言。“俺婆婆年輕時是村里有名的好人,自己把一個兄弟兩個妹妹拉扯大,從不說苦說累,俺很佩服,雖然她現(xiàn)在老了、得了病,但俺愿意伺候她。 ”趙艷玲說。為了讓婆婆感到舒適,趙艷玲想著法地照顧婆婆:買了一個輪椅,每天飯后堅持推著婆婆在院里散步,讓老人曬曬陽光;為婆婆縫制了4套棉褲,方便冬天換洗;老人常坐的輪椅下面,趙艷玲準(zhǔn)備了幾塊墊子,及時清理大小便,老人屋里沒有一點異味。趙艷玲的點點付出,感動著老人,偶爾清醒的婆婆嘴里總是反復(fù)叨念著:“兒媳很孝順,像俺親閨女一樣。 ”
??? 回想這么多年照顧婆婆的經(jīng)歷,趙艷玲只是憨憨地笑著說:“俺也沒覺得有啥累的,都是俺該做的,俺現(xiàn)在就想照顧好婆婆,讓她安享晚年。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道出了她25個春秋任勞任怨的無悔付出。她的至孝之心,讓附近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都為之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