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立學 筑優質教育新高地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路龍帥本報通訊員陳寶濱王莉
8月30日,新學年到來之際,德州市同濟中學全體教師齊聚報告廳,召開了工作部署會。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部署會增加了太陽城校區的工作內容。
今年,太陽城中學與同濟中學合并,成立同濟中學教育集團,借助集團化辦學優勢,按照“傳承、發展、創新、提升”的辦學策略,朝著創建區域文化特色品牌學校的目標邁進。
我區圍繞“打造德州教育示范區”的戰略目標,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教育服務能力,促進教育公平,尋求教育發展再突破,提高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加大投資力度教學環境持續改善
9月1日,是新學期開學的日子,也是德開小學雙語分校啟用的首日。開學儀式現場,300余名萌娃,戴著口罩,踩著紅毯,走過“啟程之門”,正式成為小學生。老師們則效仿古人,朱砂啟智,為學生開啟智慧之門。開學前,雙語分校裝修了嶄新的大廳,美麗整潔的學校內處處充滿書香氣息,教室內智慧互動黑板等新設施,彰顯學校的硬件優勢。
德開小學雙語分校是我區為緩解適齡兒童“入學難”問題于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學校之一,位于三八東路陳雷英語學校內,招生范圍、費用收取均與德開小學一致。目前,學校配置6個教學班,均為一年級新生,老師為德開小學總校優秀教師。
為滿足不斷增長的生源,我區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先后投資16.3億元,在對24所學校進行標準化改建的基礎上,新建、擴建11所高標準中小學。截至目前,全區共建有公辦幼兒園1所,在校生192人;公辦小學12所,在校生16519人;公辦初中4所,在校生5917人;教職工共1482人。
在曹村小學,記者看到,這里不僅矗立著兩棟嶄新的教學綜合樓,還配有餐廳和風雨操場,建有300米跑道的運動場、4處籃球場、2處排球場、1處足球場,圖書室、閱覽室、微機室、科學實驗室等現代化教室一應俱全。很難想象,兩年前,這里的學生們還一直在40年前建設的平房教室里上課。
投資7000萬元的“抬頭寺中學擴建項目”是我區最后一個農村中學提升工程項目。“抬頭寺中學擴建工程投入使用后落實了寄宿制管理,啟用了新餐廳,整個校園環境煥然一新,得到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稱贊。 ”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王金剛說。我區還招聘教師216名,其中研究生以上學歷36人,充實了全區教師隊伍,全面解決全區中小學大班額問題。同時,投資400多萬元,建設板式網球場地10處,豐富了師生活動。
推進集團化辦學教育改革全面推開
除了改善校園環境之外,我區在教學理念與辦學方法上進行深入探索,依據老校帶新校、強校帶弱校原則,以1+N的模式組建成同濟、德開、長河3個區內教育集團,并與北京八中簽約共建崇德中學,通過校長教師跟崗學習、集中培訓等方式,發揮首都、省城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帶動作用。
去年,崇德中學組織100余名學生到北京八中研學,選派交流生到北京八中就讀,實現校園網資源共享,遠程同步教學、教研,在全區形成了北京八中教育集團、區內集團化辦學相互融合、共同提升的辦學新格局。
今年,我區教育改革再上新臺階,將太陽城中學與同濟中學合并,進一步推進集團化辦學模式,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利用。“同濟中學兩校區的融合發展是開發區教育大格局大發展的產物,也是全體同濟人干事創業、實現夢想的機遇。”在同濟中學新學期開學工作部署會上,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特級教師、德州市突出貢獻專家、同濟中學校長張德軍說,他們將繼續以育人為核心,以教學為中心,以管理為重心,堅持“激勵、喚醒、鼓勵”的教育方式,搶抓開發區教育變革機遇,敬業愛崗、甘于奉獻,開展特色教育,擦亮同濟品牌。
兩個校區的統一管理,也標志著經開區初中學校全部實現了寄宿制管理。
而在集團化辦學的引領下,我區各學校也紛紛開啟自主探索模式,一年來,涌現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1所,獲教育部資金支持山東省鄉村溫馨校園1所,全國青少年校園網球學校1所,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2所,全國體育工作示范校1所,省市級文明校園3所,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2所,市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工作先進集體1所;11項課題獲市教育科研成果獎(其中2項特等獎),3項成果獲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7人入選市教科研專家庫并兼職研究員。
不僅如此,我區還持續推進校長職級制、教師績效工資、城鄉交流、教師招聘、縣管校聘等7項改革;在全市率先推進職稱制度改革,8名30年以上教齡的農村教師晉升為基層正高級教師;推進名師引領工程,評選72名區級名師在全區開展“智慧課堂”教學改革。
創新家校合育共促學生成長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我區始終如一的追求,家校合育是值得探索的可行路徑之一。
我區與北京“三寬教育”簽訂合作協議,完善了以學校為龍頭,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平臺的教育網絡,推動形成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局面。
據了解,三寬教育首倡“寬厚、寬容、寬松”的家長教育理念,致力于家長教育的研究、傳播和家校社共育實踐區建設。核心課程“三寬家長學校”覆蓋全國31個省市區上萬所中小學、幼兒園,影響近千萬家庭。
去年,三寬教育集團《家校合作政府職能的對策與研究》課題實踐校在東城中學揭牌,開啟我區家校社政攜手育人、提升教育質量的新篇章。“我們與北京三寬家長教育科學研究院深入合作,各學校積極建立家長學校,通過網絡直播,共享優質家庭教育資源,為學生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王金剛說,家長學校的建立,為家校溝通搭建了更寬闊的平臺,提高了家庭教育質量,凝聚了家校育人合力,也標志著全區中小學校家庭、社會、學校、政府四位一體的整體教育網絡進一步完善,育人渠道進一步拓展。
此外,我區還開展“千名教師進萬家”活動,部分學校的教師入戶家訪率達到95%以上,電話等其他形式家訪率達到100%。疫情期間,各學校組織開展“云家訪”,通過網絡媒體,與學生及其家庭“零距離”溝通,詳細掌握家長對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廣泛征集家長對學校和教育工作的意見與建議,切實破解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難題,增進彼此情感,凝聚家校合力,提高教育實效。“下一步,我們要明確落實立足校本、著眼發展、追求創新、凸顯特色的發展思路,持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深化落實集團化辦學方案,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強化家校合作,促進我區教育質量全面提升。 ”王金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