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瀟孫耕通訊員韓哲
1月14日,農歷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在星凱社區幸福食堂,窗外飄著雪花,室內歡聲笑語。當天中午12點,一場簡單而又別致的“團圓飯”準時開席,參加的人有獨居老人、老黨員、困難群眾以及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
畫面定格在寬敞明亮的食堂大廳,大家三三兩兩圍坐在餐桌前,一邊享用著色美味香的飯菜,一邊閑話家常。餐桌上擺著油炸蝦仁、紅燒肉、海帶燉雞、毛血旺等十幾個菜品。“這小年過得很特別,不僅飯菜可口,心里也暖融融的。”獨居老人劉開芬今年73歲,3年前老伴去世,如今子女也不在身邊,能與大家聚在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她覺得格外開心,因此不時拿起手機拍幾張桌上的佳肴,還與相識的“老伙伴”紛紛合影留念。
“大家開開心心的,敞開吃。祝家人們新春快樂、健康幸福!”席間,社區黨委書記周娜與每個人一一握手,并主動舉杯送上祝福,“我以茶代酒感謝你們,因為你們在,讓我們的社區像家一樣溫暖。”聽到這話,老黨員耿憲華流下兩行熱淚,在他看來,沒有社區的幫助,他們全家就無法擺脫拮據的生活,“此前由于特殊原因,全家六口人只依靠我和兒子微薄的工資。通過社區積極出力協助,兒子找到了適合所學專業且收入好的工作,我也申領到了特困黨員生活補貼。如今日子越過越紅火!”耿憲華說,有社區干部在,他不擔心任何事,心里無比踏實。
看到耿憲華流眼淚,社區志愿者劉彥東和姜秀智夫婦忙遞上紙巾,“今后都是好日子,咱不哭!”姜秀智安慰說。夫妻二人是這里的“老面孔”,自2019年社區成立便一直參與志愿服務,無論是節日安保值守還是入戶核酸檢測,總能見到他們一馬當先的身影。“作為社區一員,咱們能出一分力,就出一分力。”劉彥東放下手中的碗筷,“瞧!幸福食堂就是社區為我們辦實事的縮影,我們沒有理由不愛這里。”
整頓團圓飯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現場20余人你一言我一語,時不時開懷大笑,場面十分熱鬧。一頓飯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早在一周前,幸福食堂負責人趙鴻鵬就為此做足準備、花盡心思,列菜譜、做策劃;掛福字、貼對聯……他帶領團隊精心籌劃,忙得不亦樂乎。“過年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儀式。重要的是通過這頓飯,體現街坊鄰里日益增加的幸福感,彰顯一種關愛與互助的年味文化,讓特殊人群過年不孤單。”趙鴻鵬說。
據了解,星凱社區幸福食堂是德州早餐提升工程建設的試點之一,主要采取“政府主導國企運營專業機構經營”的運行模式,于去年6月正式投用,旨在有效補充“15分鐘便民生活圈”。除了為居民提供正常價格的早午餐外,針對70歲以上老人、低保人員、部隊官兵及軍屬、環衛工人、特困人員、孤兒等特殊人群,食堂還每日提供2元、3元、6元的惠民愛心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