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復快速及時 市場主體活力迸發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李榕通訊員秦蕾)
“終于移出‘黑名單’,可以參加投標了!”3月20日,德州砼邦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林藝敏來到天衢新區綜合執法部辦理信用修復業務,當日即完成修復流程,消除了信貸、招標等方面的不利影響。
德州砼邦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建筑材料的企業,不久前,公司申請項目招標,卻接到通知稱企業因未在規定期限內進行年報,正處于經營異常名錄中,再次提交材料必須從該名錄中移出。
有想法、有實力,卻因為一次“失信”而面臨錯失良機,公司陷入困境。了解到企業的實際情況后,區綜合執法部立即啟動信用修復的相關流程,幫助企業及時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快速高效的服務讓林藝敏深受感動。“原本以為一周,沒想到僅用了一天,企業就可以‘輕裝上陣’了!”林藝敏說。
無獨有偶。去年10月份,德州市博濤機械配件有限公司因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滿3年,仍未履行相關義務,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因財務人員工作不到位,造成企業年報信息漏報。被列入‘黑名單’的日子真不好過,企業賬戶資金無法正常使用,嚴重影響正常經營。”該公司負責人郝玉彬說。
了解到該企業的困境后,區綜合執法部工作人員多次與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協調對接,主動幫助企業提交相關材料申請信用修復,僅用時5個工作日就將該企業移出嚴重違法失信名單,幫助企業重塑信用,實現穩健發展。
“信用修復是對失信主體的一種糾錯機制。在現實經營中,不少企業因管理不規范、信用意識淡薄等原因,被納入‘黑名單’或受到行政處罰。”區綜合執法部分管負責人嚴善勇稱,企業如果因行政處罰產生不良信用,就會在獲得政府資金補貼、招標投標、政府采購、項目申報、金融信貸等方面產生不良影響。為幫助企業重塑信用,區綜合執法部創新機制開辟綠色通道,構建“及時告知、合規處理、快速修復”的信用修復服務機制,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目前的3至7個工作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移出則由線下改為線上操作,符合條件的企業移出時限由6個月壓縮至15個工作日。
此外,對于主體材料不全或者手續不全需要實地核查的,實行“邊受理邊辦理”容缺受理模式,讓企業辦事“最多跑一次”;并提供“一站式”服務,安排專人為行政處罰公示期滿但不清楚具體修復流程的企業,提供咨詢和遠程操作指導,手把手指導企業完成信用修復,減輕企業負擔,更好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活力。
去年以來,區綜合執法部共幫助700余家符合條件的企業移出經營異常名錄,累計修復企業失信信息252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