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品嘗美味可口的飯菜
德開小學邀家長陪吃營養餐
長河小學食堂職工備餐
康博小學副校長李霞陪餐
文/圖記者劉瀟李隆欣通訊員金桂銘朱靜
5月20日是第34個中國學生營養日。在促進學生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方面,我區制定了哪些舉措?如何保證大家吃得安全?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
現狀:葷素搭配價更優
5月10日中午,康博小學食堂后廚內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一陣鍋碗瓢盆的碰撞聲后,葷素搭配、色澤鮮明的菜肴被端了上來。循著陣陣飯菜香味,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列走進食堂,“學校的飯菜比我爸媽做得還好吃,特別是今天的西蘭花炒蝦仁,我最愛吃了……”四年級學生張靜怡指著面前的營養餐連連稱贊。
校園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關鍵場所,如何讓大家吃飽吃好,培養營養健康的飲食習慣,成為學校育人的重要方面。“我們每周的食譜都為學生量身定制,除了供應充足的肉、蛋、奶、果蔬、谷物,還邀請了專業營養師,在口味多樣化上下功夫,并逐步降低鹽、油和糖的用量。”康博小學副校長李霞說,作為德州首批“中小學生午餐午休服務”試點校之一,學校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專項方案,不單從制定營養菜譜、優化加工環節方面發力,同時合理調控了餐食價格,讓食堂的飯菜不僅質優且價廉。
同樣,作為“山東省中小學校星級食堂”上榜學校,崇德中學的學生吃上營養可口的飯菜早已成為日常。校長李欣介紹,食堂用的蔬菜、肉、蛋均是當天選購,米、油、面從大型商超正規渠道進貨,質量有保障。此外,餐食制作過程中,通過實時監控,學校負責人能隨時查看工作人員操作是否規范、衛生是否合格。
“我們鼓勵學校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段進行膳食搭配,再根據需求設計菜品。”區教體衛生事業發展部副部長桑志強說,學生的飯菜既要營養,還得讓他們喜歡,學校食譜制定要保證每頓飯有肉、青菜,按照營養標準搭配,保證做到一周內不重樣。
措施:智慧監管全透明
香氣四溢的排骨冬瓜、清新滑嫩的菠菜炒雞蛋、醬香濃郁的土豆燉雞……5月17日,走進東城中學校園食堂,香噴噴的飯菜味撲鼻而來。在一墻之隔的烹飪間里,工作人員頭頂上方的監控正“瞪大眼睛”,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并通過就餐區的液晶大屏幕,將洗菜、切菜、烹飪等環節進行全方位展示。
作為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在校能否吃好,家長最為關心。目前,學校食堂可容納2000余人就餐,并依托高清監控、互聯網手段,實施了“明廚亮灶”工程,為學生就餐筑起了“安全防護墻”。“食材來源、價格、運輸渠道全部實現了公開透明化。工作人員從上班進入食堂,就要接受全程監督。”副校長薛長新介紹。
去年,我區將“中小學生午餐午休服務”納入重點民生事項,全區設立食堂的20所中小學積極推行“明廚亮灶”工程,目前,按照一校一策原則,已實現了全覆蓋。
在長河小學食堂一角的冰箱里,一層層飯盒格外引人注目,食堂負責人王玉閣介紹,所有供應給學生的飯菜都要留樣48小時,這是近兩天飯菜的樣品。隨后,他指著墻上張貼的管理制度,向記者展示了食品制作、餐具消毒流程,講解了菜品留樣、垃圾處理等工序。
數據統計,全區有2.6萬余名學生在校用餐。立足“明廚亮灶”工程,各學校借助互聯網手段,建設了中央廚房,孩子們的每頓飯,從洗菜、炒菜到餐具清洗消毒各環節全流程監管。同時,積極實行食材采購檢測信息化管理和全程標準化冷鏈配送,定期開展調研監督,收集師生及家長代表意見,從源頭上保障了校園食品安全。
保障:校長陪餐天天有
5月16日,是康博小學副校長李霞陪餐的日子。當天中午,她來到餐廳,坐到學生們中間,一邊吃飯一邊詢問學生對當日飯菜的評價。“校長是學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只要沒特殊情況,午餐我一定會在學校吃。”李霞說。
近兩年,我區20所學校陸續對食堂進行提檔升級,每個環節都制定了相應管理制度,同時嚴格執行校長陪餐制,切實做好安全隱患的排查整治。就像康博小學,每周四學生家長都會收到當周營養餐公示信息,每天都有班主任和一位中層以上的學校負責人陪餐。
無獨有偶,早在2012年,長河小學就實行了校領導陪餐制,學生們與他們一同吃飯不僅沒拘束感,反而成了彼此交流的好機會,“校長陪伴我們吃飯的20分鐘,感覺與大家的距離更近了,他教育我們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才能身體健康。”感受過“校長陪餐”后,學生蔣韓娛說。除陪餐外,學校還定期邀請家長到食堂用餐,現場監督飯菜質量,“我們定期讓家長們為飯菜口味、搭配打分,針對問題及時整改。”王玉閣說。
此外,為讓孩子們吃好,吃得更健康安全,近日,各學校還在陪餐制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試餐制,20所學校的行政人員每周都會抽出專門時間,在學生開飯前半小時輪流試吃,若是發現食材不新鮮或者其他食品安全隱患,第一時間進行反饋,然后重新做午餐。“校園餐飲質量事關成千上萬學生的身體健康。在保障學校食堂餐飲安全方面,我們結合上級政策方針,多措并舉、落實落細,全力以赴保障學生舌尖安全。”桑志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