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趙祜昊通訊員張兆坤王龍
“助人為樂、團結鄰里是崔楊村村規民約的第一條。”11月7日下午,在寧津縣崔楊村,村黨支部書記任廷水正在和村兩委成員為村里的獨居老人掃雪,“一場大雪把進村的路封了,雪停了以后村民們主動出門掃雪,還幫助鄰里掃雪。”
村規民約作為村民自發組織、自我約束的管理制度,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崔楊村通過設立村規民約、宣講村規民約、踐行村規民約,破除農村陳規陋習,讓鄉風民風好起來、人居環境美起來、文化生活富起來。
村規民約“約”出文明村莊。崔楊村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明確紅白事標準。在婚事上倡導集體婚禮和旅行結婚等方式,在婚宴規格上提前與新人和飯店經營業戶進行溝通;白事必須“一人一碗大鍋菜”,不請樂手、不買棺木、不放炮仗,大大緩解事主壓力,村規民約受到村民的支持與歡迎。2017年,崔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
村規民約“約”出美麗家園。崔楊村村規民約明確規定“環境保護”“公共衛生”內容,村兩委成員帶頭打掃衛生、清理雜物。同時成立村民議事會、巾幗服務隊等志愿組織開展村規民約宣傳,將條框內容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行為準則”,使得各家各戶自覺參與村莊環境建設,管理自家以及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綠化美化家園。
村規民約“約”出富裕生活。崔楊村立足本村紅色文化打造村級抗日戰爭革命紀念館,深挖“蟋蟀文化”等特色民俗文化資源,將保護紅色文化、民俗文化與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結合起來。10月20日,崔楊村打造的民俗文化產業發展平臺被評為第11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