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陵市實驗小學以特色塑人格,社團活動發掘特長
課堂上學生們進行組內交流
記者趙治紅本報通訊員郝坤龐建磊
10月28日,隨著一陣急促的防空警報鈴聲響起,樂陵市實驗小學全校師生按照既定方案開展“防震應急疏散演練”。演練過程秩序井然,學生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雙手護著頭部,迅速安全撤離到操場的指定位置。這是學校每月一次的防震演練,活動的開展落實了學校應對突發事件的防范措施,也增強了師生的安全意識。
樂陵市實驗小學堅持“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為教師持續發展服務”的辦學宗旨,著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培育社會文明新風尚。學校先后被評為樂陵市“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德州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第二屆省級文明校園。今年7月,山東省文明辦、教育廳遴選出的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中,樂陵市實驗小學榜上有名。
無邊界大課堂
激發學生潛能
“請大家用‘喜歡’這個詞進行對話。”四年級一班英語老師趙捷正在上一堂英語“說話課”。老師提出思路后,兩兩組內對話,前臺互動展示,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們爭搶發言。最后在一首英文歌曲中,大家愉快地上完了這節課。
以課堂變革為突破口,開發不同課型高效課程,是樂陵市實驗小學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要路徑。探索“先學后教,自主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以自學為基礎,以展示為途徑,以發展為目的,分自學交流、定點走標、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測評反饋五個環節。學生的學習目標從一課到一周,實現大目標引領,學生自主完成周目標,課堂主要展示交流學習成果。目前,語文課開發了篇目閱讀課、積累運用課、漢字課、整體閱讀課等20多種課型,數學有厘米建模課、算式閱讀課、分數計算課、思維課等,還有英語的說話課和單詞課等。
學校利用十多年的時間,探索建構“多維度大課堂”,以課標為依據,以項目為抓手,以學期為單位,以課程標準落地為準繩,對知識進行整合、對接,建構了“生命課程、文化課程、學科課程、學法課程”四大課程體系,創造了生活處處是課堂、無邊界大課堂的理念,學生的學習潛能被激發,由原來的“要我學”變成了現在的“我要學”。
特色儀式教育
潛移默化中塑造人格
漢字廣場、文化大廳、主題走廊極具中國風,學生們見面點頭致意,遇到師長停下來敬禮問好,校園內有落葉或垃圾,大家都會主動撿拾……走進實驗小學,處處都能感受到學校的辦學思想、辦學理念以及育人目標。
一直以來,學校潛心探索德育教育之路,將德育放在“儀式”中,根據一年中的節日和季節等因素來設計安排。春節期間是文化小使者活動,3月8日所在的一周是感恩周,清明節是尋根問祖活動,五一假期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活動,六一是才藝展示周,中秋節是國風秋韻活動……“
通過特定的情景活動形式,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格,在感動和思考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參與和實踐中尋找生命的精彩和價值。”樂陵市實驗小學校長張凌云介紹,儀式教育課,把立足學生終身發展的“修養教育”及“生命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從而達到課程育人、活動育人的目的。
落實五項管理
家校攜手護航健康成長
在樂陵市實驗小學,每位學生都有一張“‘五項管理’家校飛鴻卡”,這張卡片上記錄著學生一周的表現。這是學校推動教育部提出的抓好落實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五項管理落地的生動體現。這張小卡片由老師和家長共同打分,對于表現好的學生,老師會在課堂上現場連線家長,讓家長對孩子進行表揚激勵。
今年新學期開學后,學校向學生和家長發出倡議,開展了家家有個“養機場”活動。所謂“養機場”,就是一個全家人共同約定好在統一規定的時間里把手機都存放起來的特定的場所,“養機場”的場主是孩子。同時開設了“閱讀存折”,每天至少共讀半小時,即家長回家后,把手機放在“養機場”,與孩子一起閱讀。學校還會定期開展閱讀評選,在教室設置了“閱讀小能手”展示平臺。
“通過‘養機’,我們發現,原來堅持做一件事也并沒有那么難。放下手機的時候,全家都有時間去做喜愛的事了,一起畫畫、練字、讀書等,全家人的關系更加融洽了。”學生家長王曉偉說。
每周五下午學校會開展多項社團活動,旨在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發展學生自身特長技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學校已有45個社團。“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受到了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使他們發展了特長,找到了自信,同時也推進了學校校本課程的建設,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樂陵市實驗小學少先隊輔導員郭露霞說。
“雙減”政策實施后,嚴格控制作業總量,但如何平衡成績提高與作業量減少之間的關系?為了保證作業減“量”不減“質”,學校提倡“基礎性作業+彈性作業”相結合的模式,老師應因材施教,分層布置作業。張凌云認為,“雙減”的目的是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家長的教育焦慮,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的地位,全面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