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設管網集中拉運統一處理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于斌通訊員謝勇強)“以前村里的生活污水,不是出門倒在路邊,就是倒在村北的樹林里,不文明不說,還容易產生環境衛生問題。如今,村民家里都裝上了污水排放口,村中也建了污水收集池,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12月10日,在市中街道大李村村民呂艷芹家中,村黨支部書記郝金明為記者說起今年農村污水治理后的變化。
大李村有390口人,雖屬“城邊村”,但還是沿襲農村的生活方式。近年來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只剩一些老人和孩子留守在家。
呂艷芹一家有5口人在村里生活,算是人口比較多的一戶,當問及家家安裝排污口,村里開挖污水收集池時,呂艷芹一個勁兒地夸贊,“家里人多,生活污水也多。洗菜做飯的水有的澆花澆菜,更多的是倒在村邊樹林里,天冷了就直接倒到門外。”她說。呂艷芹小院中新裝的排污口直徑大約40厘米,近段時間家中的生活污水就直接倒入,通過地下管道直排村中的污水收集池。郝金明介紹,收集好的污水由市里定期派車抽取拉運,統一處理,解決了農村環境治理的大難題。
德州市生態環境局樂陵分局副局長張志華介紹,像大李村這樣鋪設統一污水處理管網的村,我市目前有70個。
從10月起,張志華就一直盯在各村工地現場。他介紹,今年年初,省生態環境廳召開專門會議,集中力量在村級建設農村污水管網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要求“十四五”期間實現農村污水處理配套設施全覆蓋,“在充分爭取各鄉鎮意見的前提下,今年我們選取了需求大、黨組織健全、村民意愿高的70個村作為改造對象,總投資達3500萬元。”張志華說。
提升農村排污基礎設施意義何在?近年來,我市在城區水污染防治方面有著巨大突破,實施雨污分流工程,探索建立了“三水共治”模式。但在農村方面,污水治理還只是停留在倡導、粗放管理上,基礎設施等配套相對薄弱,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短板。
張志華介紹,該局根據省生態環境廳文件要求,按照建設污水處理站、管網加拉運兩種模式,對目標村進行分類,其中建設14個社區污水處理站,范圍輻射33個村莊,其余村需要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和污水收集池。今年6月開始,該局組織設計院進行了部分初步現場調研,研究管網鋪設模式、處理模式等,進行施工圖紙的初步設計;組織第三方測繪機構對村莊逐一進行了測繪,形成了測繪圖。
今年10月,改造工程全面開工。其間,該局組織機關及執法大隊人員組成督導組,每日形成進度報告,“工程的難點在于有一部分村前期已經進行了自來水、燃氣等管網鋪設及路面硬化,需要破拆再動工。我們聯合鄉鎮干部每天盯在一線,解答群眾疑問,并要求施工隊工程結束后恢復原樣,保證群眾出行、環境美觀。”張志華說。
據介紹,目前70個自然村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近期通過省級驗收工作,路面硬化等已全部恢復。治理后的村莊也與城區一樣,污水、雨水等實現分流,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生活環境,“今年是第一年,是該項工作的一個探索,我們計劃明年上報100個自然村,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全覆蓋,助力全市美麗鄉村建設。”張志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