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鎮創新構建[1+153]鄉村治理體系
村民在百味佳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下棋。 記者于春芝攝
戰鼓秧歌展演
記者胥愛珍通訊員賈鵬龍曉峰張浩
3月9日,楊安鎮政府聯合樂陵團市委深入重點調味品企業拍攝“團團帶你找工作”視頻,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3月10日,組織83個村級民政協理員培訓;3月11日,楊安鎮農民文化藝術團志愿者走進百味佳新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村民們講解烙畫的發展歷程和技巧,傳承烙畫傳統文化……陽春三月,楊安鎮各地的鄉村治理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依法辦事的法治意識越來越強、崇德向善的社會風氣越來越濃。
“在黨的領導下走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之路,營造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是實現鄉村善治的根本路徑。”3月10日,楊安鎮黨委書記孟憲軍說,楊安鎮結合實際,以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提質增效行動為抓手,創新建設“1+ 153”(即構筑1個堅強黨組織。制定1個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會、鄉賢參事會、道德文明評審委員會、紅白理事會、民事調解委員會5個村民自治組織;推進村務、財務、黨務“三公開”)鄉村治理體系,探索推行自治、法治、德治全面發展鄉村治理新模式,實現了以組織融合帶動服務融合、事務融合、產業融合。先后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獲得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省級示范區、省“百鎮建設示范行動”示范鎮、省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
黨建引領黨建引領,,自治為基自治為基,,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激發鄉村治理新活力
走進楊安鎮堤北董村,村內街道整齊劃一、村莊環境整潔有序,讓人心曠神怡。“你知道10年前我們村是遠近有名的‘臟亂差’村嗎?”3月9日,一見到記者,堤北董村黨支部書記張秀峰就感慨地問道。
張秀峰說,2020年,堤北董村獲評全國文明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源自村民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積極性的根本變化。“以前,多數村民都習慣‘關起門過自己的日子’,現在都把村里的事兒當自己的事兒,盼著村里越變越好。”今年80歲的村民董德智,見證了村民態度的轉變。
前些年,堤北董村多數村民都在家里養豬,每家每戶都把豬圈和廁所建到胡同里,“全村共有12條南北路,沒有一條路能夠通行。”張秀峰說,2012年,村里開始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整治全村環境衛生。起初,很多村民不理解。張秀峰就帶著村“兩委”成員、發動村里黨員挨家挨戶去做工作,帶著群眾代表到環境整治好的村莊去參觀學習,幾輪“勸說”下來,村民開始轉變。
“村民理解了,工作推動就容易多了。”張秀峰說,2014年,村里開展村莊環境整治集中攻堅,一次性拆掉了200多個豬圈和廁所,12條村內道路全部打通、硬化,建設了4座公廁,村莊面貌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整治后村里環境變好了,鄉親們的精神頭都足了,在外村人面前挺直了腰桿。”村民董長勝自豪地說,現在村里安排工作,大家都積極支持、參與。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楊安鎮各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充分體現在鄉村自治的各個環節。
楊安鎮80名自然村黨支部書記、4名新村黨委書記全面實行“一肩挑”并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進一步完善農村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制度。在全鎮各村廣泛開展“五定”工作法,為1046名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充分發揮他們在鄉風文明、矛盾調解、環境維護、安全監督方面的作用;在調味品企業,設立文明監督崗、安全生產崗、環境保護崗、交通秩序維護崗,發揮“兩新”組織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已解決群眾急難盼愁問題120余件,服務群眾1.5萬人。
利用“村民議事會”等自治平臺,并且發揮好網格長、村民小組長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同時,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探索“黨員+群眾”自治服務體系,將全鎮劃分為83個網格,調整選派166名專職網格員進入網格,開展消防巡查、罌粟踏查、防溺水宣傳、交通安全宣傳等,形成村民自治模式,廣泛排查民需 1354件,并采取限時辦結制,辦結率達98%。
“五會”參與,法治為本,提升鄉村治理硬實力
素有“中國調味品第一鎮”之稱的楊安鎮,現在共有調味品加工企業267家,規上企業53家,全鎮農民人均收入的80%都來自調味品企業。
“鄉村治理能力的提升就要聚焦人民群眾關切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楊安鎮黨委副書記孫素貞說,楊安鎮結合“經商人員數量多”這一實際情況,在法治層面,將誠信管理作為提升鄉村治理的重要內容之一。
堤北董村村民董世平常年做花椒等調味品的購銷生意。今年夏天,他購進了一批花椒,發現里面摻雜了不少枝葉、混雜了一些發霉的花椒。二話不說,他就把那批貨都挑揀了一遍。“講誠信是咱生意人的生命,任何時候都不能以次充好、失信于人。”董世平說,誠信既是楊安鎮人的老傳統,也是生意人必須堅守的法律底線。
在楊安鎮,不少村都把“誠信經營”寫進了村規民約。每個村都配備了由專職執業律師擔任的駐村法律顧問,針對村民法治需求,建立農村法律大講堂,定期組織開展法律法規巡回講座和“送法下鄉”活動,讓村民足不出戶就享受到基本法律服務。
同時,依托農家書屋建立法律圖書專欄,引導群眾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充分利用農村大喇叭、宣傳欄、宣傳條幅等載體,宣傳法治相關政策。組織法治志愿者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提高村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和能力。
楊安鎮各村還充分用好活躍在基層的“五會”熱心人士,讓他們登門入戶發放各類法治宣傳資料、進行宣傳教育,收集群眾訴求,為村民提供精準法律服務。
不僅如此,楊安鎮還依法開展“三務公開”,鎮紀委、村級監督員對“三務”公開工作實行全程監督;在便民服務大廳設立監督崗、意見箱,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監督權。便民服務大廳全年辦理“一窗受理”業務3.6萬件,收獲“好評”3萬余條。
結合鎮域實際,楊安鎮還實施信訪辦、司法所、管區、村級、網格員“五位一體”的人民調解模式,做到“矛盾化解不出村”。2021年全年,全鎮累計接待來訪群眾60人,辦理信訪案件24件,有效解決農民工工資問題10余件,協調化解矛盾糾紛35起。
虛功實做虛功實做,,德治為先德治為先,,賦能鄉村治理新動力賦能鄉村治理新動力
與農村經濟的發展相比,鄉村文明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楊安鎮立足虛功實做,發揮德治的力量,吸引更多村民效仿身邊榜樣,促進鄉村自治和基層和諧穩定。
今年73歲的邱光智,是前楊村的離任黨支部書記。面對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他離任不離崗,義無反顧沖向疫情防控第一線,當起了疫情防控宣傳員。每天天一亮,他就忙著組織全村人進行核酸檢測,配合村干部排查重點地區返鄉人員、測試體溫等,在村民微信群里和廣播上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和相關政策。
“他這么大年紀了還主動參與疫情防控,捐贈了5大桶消毒液和電子體溫計,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在邱光智的帶動下,村民邱玉勝、楊立彬、楊大衛等人都主動報名,當起了志愿者。
挖掘身邊典型,樹立身邊榜樣,讓群眾可看可學,是楊安鎮深入推進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為主要內容的“四德工程”建設的抓手之一。搭建了“味都楊安農民文化藝術團”平臺,目前已累計參加市級文化演出25場,連續四年獲得一等獎,“戰鼓秧歌”獲得德州市2022年元宵節民間非遺展演活動二等獎。每年兩次對各村涌現出來的文明榜樣進行表彰。
“作為凝聚鄉村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德治的根本在于公共精神的培育。”孟憲軍說,楊安鎮注重春風化雨滋潤人心,培育文明鄉風。
目前,全鎮建立了1處高標準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處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此為平臺,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送“理”上門、送“德”進門、送“技”上門,將黨的新理論、新思想送到群眾中去。倡導紅白事從簡,推進移風易俗。積極開展“紅色物業”行動,每一棟樓推選出一名樓長,發揮黨員的帶動作用,形成“比干凈、賽衛生”的濃厚氛圍;大力弘揚好村風好家風,群眾積極參與“直播帶美”“家風視頻掃碼閱”等活動,在寓教于樂中將真善美的觀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全社會形成信仰道德、傳承道德、踐行道德的新風尚。
得益于德治力量的釋放,楊安鎮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強勁:萬安居新村和千都苑新村分別入選全國和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村企聯建、跨村聯建、產業聯建”模式引領產業振興,83個自然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突破10萬元;實施了鎮區環境改善、鄉村振興宜居工程、崔劉社區環境提升等一系列民生項目,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