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固本筑堡壘 鋪展振興新畫卷
重點工作“揭榜掛帥”
鎮黨代表直播帶貨助農
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志愿者為留守老人過生日
德州新聞網訊 記者胥愛珍 通訊員賈鵬翟蕊蕊
軟弱渙散基層組織全部轉化;人居環境整治躍居全市前列;項目招引成效明顯;智慧農業高點起勢……丁塢鎮如今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涅槃重生的華麗蝶變。
“大事難事看擔當,越是大戰大考,越是要敢于動真碰硬,迎難而上!”丁塢鎮黨委書記孫長新常說的這句話,已成為全鎮黨員干部的共識。今年以來,丁塢鎮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五個振興”,向問題“宣戰”、向短板“開刀”,夯實基層基礎、加快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加強基層治理等各項工作呈現良好勢頭,蹚出一條鄉村振興的“丁塢路子”,彰顯出獨特的丁塢力量、丁塢速度和丁塢精神。
丁塢力量
不為不辦找借口,只為辦好想方法。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人居環境整治剛開展時,我們村的排名在全鎮倒數,大家都覺得臉上沒光了,就鉚足了勁兒一起想辦法,積極發動黨員群眾一起干,功夫不負有心人,現在村里名次不斷上升,上個月還拿到了獎狀!”丁塢村黨委書記苑長通說。
和丁塢村一樣發生變化的,還有張生村。2年前,張生村還是一個遠近皆知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各項工作落后也是“家常便飯”,如今班子團結一心,各項工作勇爭上游。帶來改變的,是丁塢鎮今年以來大力推進的基礎組織建設。
“基層組織作用發揮不好的根源,在于基層治理中條塊分割問題突出!”丁塢鎮新一屆黨委領導班子上任后,全體班子成員邁開腿、張開嘴,用了3個月把全鎮76個村走了個遍,所到之處,“看、聽、問、解”一次辦完,不僅把各村資源等“家底兒”摸得清清楚楚,還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掌握得明明白白。
“沒有落后的群眾,只有落后的干部,只有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夯實組織基礎,才能集中解決基層組織薄弱的問題!”面對基層治理的條塊分割、為群眾服務能力薄弱問題,黨委一班人經過深入研究討論,將改革的發力點放在了織密為民服務網格上,“我們對原村級民政協理員、警務助理等村級崗位進行了有效整合,通過公開考試考核,實現了網格員從專科到全科的大轉變,79名紅色先鋒網格員成了村干部的好幫手、鄉村儲備人才。”丁塢鎮黨委副書記史磊說,“換血”后,網格員隊伍平均年齡從56歲下降至38歲,高中及以上學歷人員占比從36%上升至62%,進一步優化了網格員隊伍結構,為基層治理注入了新活力。
一招“好棋”活“全盤”。網格員隊伍的優化打通了五級組織架構的“點睛之筆”,實現了黨建統領下的一“網”到底,做到了“一級吹哨,五級迅速響應落實到位”,“有事找網格員”成了群眾的習慣。
“紅色先鋒網格員年輕、有干勁兒,上任后在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耕地保護等多方面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群眾比較認可,也帶動了我們村干部的干勁兒,大家齊心協力謀劃村莊發展。”中興村黨委書記李文和說。
得益于基層組織的夯實和五級架構的建立,一些村以往存在的政令不暢、執行不力等頑疾得到根治,廣大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轉機與改變悄然而至。
丁塢鎮將2022年定位為“基礎夯實年”,從最基礎的修路架橋開始,打響夯實民生基礎攻堅戰的“第一槍”。面對群眾訴求強烈的宋寺村、楊盤東街村等多條亟待修繕的道路,他們積極與相關部門聯系,爭資金、要政策,在結合土地整理、人居環境整治等項目基礎上,順利完成了10條共計8公里道路的修繕與重建。路修好了,百姓心里的疙瘩解開了,原來那些頻繁撥打市民熱線反映村路不通的群眾,敲鑼打鼓送來了錦旗。
“不為不辦找借口,只為辦好想方法”“說一件謀劃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成為鎮、村兩級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新氣象:在鎮村兩級干部的努力下,城后賈村村東頭的一處小坑塘由廢舊水塘變身美麗水域,“火”出了圈;“三資”清理中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問題;一批有發展潛力的項目相繼落地。
丁塢速度
不比條件比干勁,不比基礎比發展。每項重點工作的推進,每個問題的解決,都與時間賽跑、和困難較量
“鄉村發展的根基和關鍵在產業,只有突出抓好項目、發展好產業,才能帶領群眾過上好日子,才能從根本解決鄉鎮長遠發展后勁不足的問題。”孫長新說,“現在是丁塢發展的關鍵期,機遇與挑戰并存,發展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我們深知自己基礎薄弱,所以提出‘不比條件比干勁,不比基礎比發展’,對每一項工作、每一個問題都用最硬的措施、最快的速度去推進、去解決。”她說,鎮上建立了“掛圖作戰”項目化重點工作推進制度,倒逼中層及以上黨員干部想方設法在自己分管領域強擔當、辦實事、創亮點,每周五向鎮黨委匯報進度,有困難的工作大家一起開展“頭腦風暴”想辦法出主意、攻克難題,目前“古鎮楊盤綜合提升項目”“特色菌類綠色生態種養”等多項工作已納入掛圖作戰范疇。
沒有條件就創造條件,沒有資源就借勢借力。丁塢鎮全面把握全鎮區位特色優勢,謀劃發展布局,勾畫了以傳統農業噸半糧核心示范區為基礎,以金億、陽光、百益三大畜牧龍頭企業帶動,手工作坊家具傳統本土產業齊力發展的框架。聚焦發展目標,他們實施“內挖外拓”策略,對內抓服務挖潛力,對外拓市場招商引資。
為解決招引的項目用地指標難題,丁塢鎮抓住人居環境整治契機,聚焦“三類地”開發利用,動真碰硬收回、盤活國有集體資產,加強閑散廢棄地的資源化利用,讓原有的閑置資源重新煥發生機和活力,推動產業集中集聚集約、引領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成功整理出了近2000畝的土地,并逐一“把脈問診”,通過盤活3處閑置廠區,成功引進鑫強食品項目、鑫德戶外用品項目、澤旺食品項目,這些項目全部實現了“當年落地、當年投產”。如今,魯川集團年產20萬件調味品生物制藥、天啟同創年產3萬噸預制菜2個過億元項目和華京年產20萬臺汽車線束、盛威食品機械加工2個投資過千萬元項目也落戶丁塢。
距丁塢鎮政府不遠的華京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線束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趕制訂單。負責人仲海龍介紹:“這是一家企業的廢舊廠房,在改造成線束生產車間前已閑置半年,現在用起來以后已為50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通過三資清理,我們成功收回原窯廠村集體建筑用地,隨后通過‘招拍掛’方式成功發包給盛威食品機械有限公司,為村集體增收40萬元。”定桿李村黨支部書記趙光山說。
作為傳統農業鎮、德州市“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示范區之一,丁塢鎮在現代農業發展中也不甘落后。立足優良的農業發展基礎和卓越的區位優勢,他們大視野謀劃農業發展,與安徽易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樂陵市科技小院攜手,以成立黨建共同體為抓手實現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強強聯合,共建樂陵市綠色智慧農業產學研創孵化示范園項目,探索“黨建引領+國企助資+市場化公司運營+高校研究課題入駐”模式,打造產學研創一體化平臺。
“我們以黨建為引領,全力抓好簽約項目跟進服務,以點帶面推進全域智慧農業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創新產學研創模式的丁塢模范標桿,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孫長新說,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項目加速推進建設,目前進展順利。
丁塢精神
以文化人,以德潤心,以行踐言。人人爭當崇德向善、文明實踐、推動發展的宣傳者、踐行者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也是一個區域經濟社會持久發展的動力。
在丁塢鎮,從機關到農家,從大街小巷到田間地頭,處處涌動著干事創業的激情,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樂觀,這種精神氣質的涵養、幸福指數的攀升,來源于富足的精神文化生活和豐富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以文化人,方能凝聚干群精神向心力。丁塢鎮實施“文化育人”“文化鑄魂”工程。依托現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立起從西往東橫貫全鎮的楊盤記憶館、烽火歲月革命紀念館、老年大學3處文化陣地。“我們把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作為鄉鎮工作疏堵點、治痛點的一劑良藥,在開展全鎮文明實踐工作的過程中,突出資源整合,把‘實用性’‘接地氣’貫穿始終,以‘文明實踐+’的形式開展群眾工作。”丁塢鎮黨委副書記史磊說。
2017年4月由市老年大學掛牌成立的丁塢鎮老年大學,是樂陵市首個鎮級老年大學,校園內充滿濃濃的文化氛圍:圍墻上是色彩鮮艷的紅色主題墻繪畫,展室里懸掛著精致的剪紙作品、擺放著精美的農民畫,展示著栩栩如生的泥塑……這些作品都出自周邊村民之手。今年4月,丁塢鎮老年大學被評為全省首批基層老年教育示范校。
“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們就開展什么。目前已經開設的有四點半課堂、剪紙、泥塑、鑼鼓秧歌隊、農民畫室、書法俱樂部等近200項特色活動,現在我們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群眾也越聚越多。”山東省最美志愿者、丁塢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專管員徐國英說。
目前,丁塢鎮組建了81支志愿者服務隊和94支文藝團隊,“跑玩意兒”、農民畫、剪紙、泥塑等文化深入人心,丁塢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今年入選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十百千”典型。
文化活動潛移默化的影響,提振了廣大農民的精氣神。村里搬弄是非、打麻將的人少了,扭秧歌畫畫以及傳講紅色革命故事的多了。一名之前的上訪群眾,在參加文化活動中解開了心結,主動申請當了一名志愿服務管理員;今年,15名脫貧戶獲得了“美麗庭院”的榮譽;多名脫貧戶走出家門,成為老年大學學員,創作的脫貧攻堅漫畫登上學習強國平臺。
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基層治理中。丁塢鎮用好用活群眾力量,探索出解決訴求、化解矛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1+1553”鄉村治理新路徑,最大化激發村民自治的活力,徹底扭轉了信訪多發、頻發的局面。
楊盤南街村的陳煥斌是“跑玩意兒”文化帶頭人,節假日總是自發組織各類文化活動,為此鎮上成立了“陳煥斌工作室”,在鄉親們的眼中,他不僅是文化“領路人”,更是村莊的“主心骨”,在疫情防控、鄉村治理等方面,他帶領著這支文化隊伍化身志愿隊,成為村莊的守護者。
“人民群眾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文化振興讓我們凝聚起群眾力量,鼓舞起群眾精神,引導群眾在推進鄉村振興中人人貢獻力量,真正做到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孫長新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