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結對協作 優質資源共享
朱集鎮中心小學開展勞動教育
記者石少軍通訊員賈鵬龐建磊
走進樂陵市朱集鎮中心小學,猶如進入書的世界、花的海洋。校園里花木成畦、綠意盎然,教學樓內每層都設有圖書角,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書籍。“以前,我們學校在鎮上考核排倒數,現在排第一,變化要從試行集團化辦學說起。”8月31日,學校校長梁志軍對記者說。朱集鎮中心小學的蝶變,正是樂陵探索集團化辦學改革的生動寫照。
時間回到2017年,當年,學校被納入樂陵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農村校。彼時,樂陵剛開始試行集團化辦學改革,時任朱集鎮中心小學副校長的梁志軍,被調到樂陵市實驗小學,掛職東校區執行校長;時任樂陵市實驗小學校長助理的李明,來到朱集鎮中心小學,掛職執行校長。一場聲勢浩大的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就此拉開帷幕。
“2017年之前,學校破破爛爛的,教室是低矮的磚瓦房,門都關不上,屋內屋外塵土飛揚,我當時想,在農村任教也就這樣了,真是看不到出路。”教師張慢慢坦言。
李明到來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善辦學條件。校園環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花草樹木遍布校園。在教學理念改革上,學校引進樂陵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先進理念,推行協作互助組,并提出“生命共同體”概念。
“協作互助組以村為單位,周六上午三五個孩子自覺形成學習小組,老師們每周會到村里進行指導。”張慢慢回憶說,度過了前期的磨合,互助組成效日漸凸顯,后期的“生命共同體”逐漸形成導師型、學長型、鄉賢型學習組織,老師們解放了雙手,各方資源得到合理利用。以此為依托,孩子們成績快速提升,互助組內可以寫作業,還可以做游戲、跳繩、做手工,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文化生活。
梁志軍接過話茬:“協作互助組是‘生命共同體’的一種踐行方式,就是讓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牢固的命運共同體,休戚與共,共促成長,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最終目的還是為國家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2022年8月,梁志軍回到朱集鎮中心小學任校長,在日常管理中,全力推行網格化管理,將管理重心下移,明確每個教師、班主任的責任,比如對心理咨詢室、實驗室、多功能室的管理,都有老師進行任務認領,解決了農村小學普遍存在的管理困境。
課堂教學上,踐行小組教學,讓學生站在舞臺中央,過去的灌輸式教學,變成了學生上臺展學,大大提升了學生表達能力,增強了自信心。班級管理上,同樣推行網格化管理。張慢慢剛剛帶完一屆畢業生,在環境衛生管理上,她讓學生一人負責一區域,實行積分制評價,一周一評,表現好的學生就給個小驚喜,比如棒棒糖、刮刮卡,還有表揚信,10張表揚信可以“兌換”一張三好學生證書,這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參與熱情。
學生的變化肉眼可見。今年剛升入四年級的張世巖來自李胡馬村,父母在北京打工,他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性格內向,不善言談,此前學習成績不理想。班主任宋華珍常常找張世巖談心,經常讓他上臺展學,安排他在國旗下講話,如今,他的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積極參加各項活動,人也變得更加陽光自信。
為了孩子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朱集鎮中心小學大力開展特色勞動教育,借助樂陵市民兵訓練基地的空地,學校開發校外勞動基地資源,基地占地36畝,栽種棗樹126棵,糧食種植區10畝,瓜果蔬菜種植區5畝,基地還建有水車、轆轤車等傳統灌溉工具,開設夏收課程、夏種課程、棗花課程等特色課程。
樂陵市教體局局長溫海東介紹,目前,樂陵市教體局組建義務教育集團12個、合作發展聯盟4個,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進集團化辦學,加快中心城區、縣域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共享,以縣域內基礎教育名校為核心,開展體制創新試點,指導各學校開展區域、城鄉和校際間教育結對協作,實現教、研、評一體化,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將薄弱學校辦成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