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為了讓群眾更好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理合務鎮始終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第一的理念,堅持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把更多精力和財力投向民生,一項項利民成果,一件件惠民實事,使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公路網格工程讓百姓心里更“暢通”
走進理合務鎮尹家村,只見村內一派繁忙景象。混凝土攪拌車轟鳴作響,施工人員正在緊張忙碌的工作,這是該村利用上級公路網格化工程正在硬化村級道路的場景。
農村道路硬化工程,是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實現路通財通百業興的發展基礎,在尹家村網格員孫淑花的記憶中,門前道路坑洼不平,每次親戚來串門都會抱怨,感覺很不好意思。
而現在的尹家村,一條條水泥路已經將小巷與主街道連接起來,“告別了泥土路,我們的生活環境有了很大改善,幸福感更強了!”
沙于村種有240多個蔬菜大棚,靠棚致富是村民最大的心愿。以前由于村路不暢,客商不愿上門,每逢收獲,村民要靠肩挑筐抬把辛苦種出來的蔬菜運到停靠在大路邊的客車上。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由于磕磕碰碰,品相打折扣,價格上不去。
現在通村路直穿大街,大棚園區也通上了水泥路,村民們在自家大棚里,就可以把蔬菜裝箱打包,直接裝車起運,菜鮮、品相好,價格就好,農民的腰包也鼓了。“這路真是修到我們心坎上去了。”村民周紅霞高興地說。
免費旱廁改造讓村民生活更“方便”
“過去冬天上廁所,不說別的,光天氣就受不了,廁所四周呼呼的漏風,一到夏天,蒼蠅蚊子又滿天飛。糞池滿了自己往外挑也很費勁,而且會弄得到處都是。”說起以前的農村廁所,理合務鎮李官村村民田正俊打開了話匣子:“現在就不一樣啦!改成水沖式廁所后,比以前方便多了!只要輕輕一按,就能沖干凈,還無味無蠅,自己再也不用為上廁所發愁了,城里的親戚來探親也不怕尷尬了。”
實施農村廁改工程,是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的一項重大惠民工程,為切實抓好這項民生工程,理合務鎮堅持科學規劃,嚴密部署,著力在強化執行上下功夫,在狠抓落實上見實效,突出抓好招標采購優質廁具、嚴格規范施工管理、常態化質量巡查監管等關鍵環節,力爭實現“質+速”雙保障,不斷提升村莊“顏值”。
后王村是理合務鎮第一批進行旱廁改造的村莊,共有71戶居民,目前有廁改任務的67戶已全部完成。新安裝的水沖式無害化廁所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它的投入使用不僅改善了群眾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還進一步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指數。
“現在每家每戶的廁所干凈了,整個農家大院也顯得整潔了,旱廁改造真給我們辦了個好事,不用自己花一分錢,就用上了和城里人一樣干凈衛生的廁所,我們村民心里滿滿地獲得感。”村民王者勝高興地說。
多彩文化活動讓群眾生活更“滋潤”
“走啊,老林,去咱村文化站殺兩盤象棋!”剛從地里澆完麥子的村民穆佃海和鄰居老林打著招呼,兩人一路有說有笑向村里的文化活動場所走去。
近年來,理合務鎮林寨村不斷完善村級公共文化設施,棋牌室、舞蹈室、圖書室、健身室等娛樂場所的改善,使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豐富的文化大餐。
丁淑霞是理合街村的村民,時下正值春季瓜菜種植管理的繁忙季節,她不忙的時候不忘給自身“充電”,經常到村里的圖書室翻閱一些關于蔬菜種植管理的書籍,查找這方面的資料,在打發時間的同時,還能增長專業知識。
“你看以前,晚上村民只能在家看電視,基本沒有什么娛樂活動。現在每天晚上村民都在廣場上跳廣場舞,鍛煉身體,可熱鬧了,給村里增添了很多生機和活力。有了文化場所后,村民喜歡看書的就看書,喜歡下象棋的下象棋,不僅村民的一些生活陋習減少了,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慢慢多了起來。”
“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是十九大報告中的重要論述,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是理合務鎮孜孜不倦的追求。
近年來,該鎮不斷完善村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12個社區全部完成基層文化服務中心達標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農民文化藝術節、理合榜樣、青年干部學習交流年等文化活動16次,理合榜樣評選表彰在激起全鎮干部群眾的同頻共振,“愛德、誠德、孝德、仁德”遍地開花。
一份份文化套餐讓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得到了滿足,群眾文化獲得感得到不斷提升,就像“潤滑劑”一樣,滋潤著群眾的精神生活,讓人們越過越有滋味,越活越精彩。
(何壽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