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邢侗街道同昶社區鄧三村傳頌著一位孝順兒媳的故事,村里百姓對她的善良、賢惠、孝順和以德報怨津津樂道。她就是周庭榮,十二年如一日細心照料孝養公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尊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懷著崇敬的心情,筆者來到鄧三村周庭榮家。“我兒媳婦可不容易了,以前受了那么多委屈,吃過那么多苦,卻從來不放在心上,還像親生女兒一樣照顧我們。我們以前真是作孽了!”92歲的張李氏談到兒媳周庭榮時,眼角流下兩行渾濁的淚。老人彎著腰,挪著小碎步招呼筆者,當筆者問起老人的身體情況時,老人卻把話題轉到了兒媳周庭榮的身上。“我年輕時,脾氣不好,經常打罵兒子和兒媳。可兒子、兒媳婦從來沒有怨恨過我們。現在人老了,身體也不行了,我還查出了類風濕病。兒媳婦專門給我買了熱水器;一年到頭藥不斷,兒媳買藥熬藥忙個不停。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顧我們、做家務,就是機器人也有累的時候。”老人說起兒媳周庭榮的點點滴滴,言語里透著感激、透著知足、透著幸福。
據周庭榮的老伴李世祥交待,父親在30歲左右,母親因病去世,一年后,父親又娶了現在的繼母張李氏。自從繼母張李氏進了家門那天起,父親和繼母就把李世祥兩口子看作眼中釘、肉中刺,非打即罵。可以說是拳不離手,罵不離口。周庭榮27歲那年,公公因為瑣事,一巴掌摑瞎了她的右眼。后來,公公又用鐵掀打折了周庭榮老伴的左胳膊。周庭榮說,我公公婆婆脾氣非常不好,不知道什么原因,怒氣沖沖地跑過來就打,張口就罵,還整天嚷嚷著要扒了我們的房子。
隨著時間的流逝,公公婆婆一天天老了,脾氣也小多了。2006年,公公得了偏癱,從此半身不遂、口齒不清、癱瘓在床。周庭榮不計前嫌,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照顧公公的責任。偏癱的公公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周庭榮每天給公公喂飯、喂水,洗臉、穿衣、按摩等,天好的時候推著公公出去曬曬太陽……周庭榮既要照顧公公,又要把家里農活也帶上,農忙季節她不得不天未亮就起床,做好飯菜送到公公床前,然后再出去干會農活,晚上要收拾家務到很晚才休息。她起早貪黑,任勞任怨,毫無怨言。有一次周庭榮下地干活,回到家時見公公躺在地上,起不來了。周庭榮二話不說,扔下手中的農具,把公公抱到了床上。公公流著淚,支支吾吾地說:“庭榮,我對不住你們兩口子,我以前做的那些事太不對了。”周庭榮笑笑說:“爹,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夏天天氣炎熱,她擔心公公一直臥床會長褥瘡,于是她堅持每天用熱毛巾為公公擦身。公公的雙手雙腳、前胸后背常疼痛難忍,她蹲在床邊不停的按摩,躺在床上的公公常因疼痛想要坐起來,她用盡力氣把公公扶起來,公公又坐不穩,她只好讓公公靠在自己的身上。但坐上一會,公公又要躺下去,她又要用盡力氣把公公放下去,一天這樣的動作要重復好多次,但她毫無怨言。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女兒每個周末回家,當爺爺想要坐起來時,就讓爺爺靠在她那瘦弱的身體上。2010年10月,公公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料理完公公的后事,周庭榮也大病一場,醫生要她住院治療,但她想到婆婆孤身一人在家,無人照看,她只是開了一些藥就回家了。周庭榮婆婆患有類風濕,她常年給婆婆洗臉、梳頭、穿衣、剪指(趾)甲等,晚上還要給婆婆進行按摩,比照顧自己的母親還要細心。婆婆個性比較剛強,長期的病痛,有時使她的情緒比較煩燥,周庭榮給婆婆按摩時,有時用勁重了或輕了或位置不對,就要受到婆婆的冤枉,但她從不還婆婆一句嘴。她知道,婆婆是痛得難受才冤枉自己的,她從不生婆婆的氣!
談起周庭榮孝敬公婆的事,周庭榮笑了笑說:“家和萬事興。不管怎么樣,我們都是一家人,公婆是老人,公婆對我老公有養育之恩,還為了老公娶上了媳婦,所以不能和老人計較以前的是是非非。”
作為一個兒媳婦,周庭榮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跡,沒有震聾發聵的表白,不發豪言壯語。她以一個典型的東方女性的心態埋頭做著她認為該做的事情,把“孝”字深深刻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寫著“孝”的樸實無華。□劉貝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