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通訊員 馬忠海) “我們是相匠村人,我們聯戶在寧寺村承包土地120畝,建設了10個200米長的蔬菜大棚,多虧了人大代表進村入戶宣傳、幫助流轉土地和協調貸款,從規劃到建設一路綠燈,現在每個大棚收入20萬是板上釘釘的了。”近日,在臨南鎮振興現代農業示范園,菜農李心明高興地對筆者說。
近年來,該鎮人大緊緊圍繞全鎮工作大局和群眾致富,積極深入群眾,認真細致調研。鎮人大在調研中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群眾看到早年發展蔬菜大棚的農戶發財了,自己也愿意發展蔬菜大棚,苦于調整土地困難而不能實現發家致富的愿望?!艾F在搞個蔬菜大棚最少也得100米以上,有的達到200米,棚大了里面溫差小、蔬菜顏色正、品質好、價錢也高。可是自己的責任田面積太小,調整兌換土地少說也牽涉到6、7個家庭,非常困難?!瘪R呈黃村村民馬孝亮無奈地說。針對這一情況,該鎮人大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調研,并撰寫了《轉變發展思路 創新流轉模式 加快發展設施蔬菜》的調研報告。建議鎮黨委政府發揮蔬菜產業基礎和優勢,按照“要素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突出規模、生態和效益,將全鎮蔬菜生產自然村整合為振興、富源、旭升等“四大園區、十大基地”,全力突破土地這一農業結構調整的最大制約瓶頸。為此,該鎮聘請國土、蔬菜等有關部門專家對全鎮品質蔬菜基地進行實地勘測、丈量和統一規劃,并繪制了《臨南鎮品質蔬菜生產規劃平面示意圖》。按照規劃示意圖和“自愿、有償、合法”的原則,采取“三聯”(聯戶建棚、聯村建棚、聯區建棚)模式,打破原農戶、村組、社區土地使用權界限,大規模進行土地流轉。富源社區打破村屬土地界限,聯合王圈、李集等13個村,建設了富源品質蔬菜示范園,流轉土地1800畝,連片發展蔬菜大棚128個。旭升社區的解家村、河溝社區的張牧羊村、白官莊村,發揮相鄰優勢,打破村組土地使用權界限,流轉土地3765畝,聯戶、聯社區建設高標準品質蔬菜大棚112個,引進青州客商發展精品優質露地菜800畝。同時,制定《臨南鎮農業生產考核標準和獎罰規定》等文件,規定新建成方連片冬暖式蔬菜大棚30個以上的,每標準棚(長度100米以上)按1000元/個獎勵管區和社區主要負責人。另外,對新發展的冬暖蔬菜大棚每棚協調貸款8萬元,棚體建設上每米獎勵100元的獎勵政策。今年春季該鎮在外打工的200多農民工,紛紛回鄉投資建設蔬菜大棚,掀起了返鄉農民工回鄉創業熱潮。截至目前,全鎮已流轉土地5860畝,簽訂大棚承包合同267份,規劃新建冬暖蔬菜大棚638個、大拱圓棚812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