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通訊員 馬忠海)“現在搞一個冬暖大棚東西長100多米,有的200多米,要和七、八個農戶調地,可麻煩了。多虧了縣人大代表、村黨支部書記關照亮給協調,通過和7個農戶互換地塊,俺流轉了這11畝耕地,準備再搞一個冬暖蔬菜大棚……”近日,在臨南鎮振興現代農業示范園,菜農鄭曉萍高興地對筆者說。
今年以來,該鎮人大緊緊圍繞全鎮工作大局,積極深入群眾,在調研中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群眾愿意發展蔬菜大棚,苦于調整土地困難而不能實現發家致富的愿望。針對這一情況,該鎮人大專門組織人員進行調研,并撰寫了《創新思路 多措并舉積極推進土地流轉》的調研報告,建議鎮黨委政府按照“要素集約、產業集聚”的原則,突出規模、生態和效益,推廣多種土地流轉模式,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有償轉包。富源社區“兩委”為避免土地閑置浪費,協調本社區12個村外出務工戶與在村菜農,通過合法手段流轉土地1800多畝,規劃擴建富源蔬菜基地。目前,全鎮3600余畝土地通過有償轉包形式實現了農戶之間流轉。地塊互換。為方便耕作與管理,通過集體出面協調,農戶自愿協商的辦法,將農戶的地塊相互交換經營權。目前,全鎮800余戶村民通過地塊互換形式流轉土地3200畝。租賃經營。在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協調下,于廟、解家等村委會投資300多萬元綜合開發鹽堿低洼地1000多畝,由村民大戶公開投標,規劃發展魚鴨混養600畝,蓮藕、泥鰍、黃鱔、嘎魚生態立體養殖水面400畝。反租倒包。鎮政府協調李佛頭、于辛莊等5個村,反租集體土地3000多畝,用于山東先禾花海、振興現代農業示范園三期擴建項目,實現了群眾和客商雙增收。集體調整。根據各村村規民約,有的村每3年、5年或10年進行土地調整,今年全鎮有23個村借夏季調整責任田。鎮政府借助這一有利時機,派出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和管區工作人員,積極配合有關村“兩委”班子,因勢利導,因村施策,新規劃高端蔬菜大棚示范區12個、優質露地菜示范區32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