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州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祿超 段振峰)“李大姐,城里那份工作我準備辭掉,每天來回車費就要10塊錢,1300元工資不經用,你這里有沒有適合我的工作啊?”吃過早飯,臨邑縣臨盤街道辦事處崔大村的計生主任李桂芹來到辦公室,還沒坐下就有村民來了。李桂芹攤開一份《臨盤街道辦事處企業用工需求登記表》,“縣里你嫌遠,那就在鎮上找家企業吧,這里有14家企業要招工,有9家企業要招普通工,你看看哪一個比較合意?”除了掌管全村的計生工作,李桂芹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崔大村的就業保障協理員。
??? 早在2008年,臨邑縣便開始全面建設村級就業服務站,并為每個村配備1~2名就業保障協理員。從那天開始,李桂芹的工作職責就多了起來:幫村民找工作、配合解決勞資糾紛、宣傳勞動保障相關法律法規……令李桂芹欣慰的是,近幾年村民的就業日趨充分,在這個有142戶575人的村里,“零就業家庭”已經完全消失,348名處于勞動年齡段的農民工均實現就業。“在這348人中,有298人是打工、種地兩不誤的‘雙棲農民’,另外有38人已經成功創業,還有12人在搞養殖。”李桂芹說,現在的就業扶持政策又多又好,想提高就業能力,可以參加免費培訓;想創業,政府可以提供一定補助資金;就業能力差的可參加公益性崗位。只要想上班,村民都能找到工作。
??? 在臨邑縣,像崔大村這樣實現充分就業的村不在少數。據該縣就業中心統計,按照98%以上有就業能力和愿望的勞動力實現就業的標準,截至今年6月底,臨邑縣共有787個行政村成為充分就業村,占全縣農村總數的92%。“以往我們的就業服務,只能通過有就業意愿者主動提供信息來開展工作,比較被動。”該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楊新生說,在村里設置就業服務站,將就業服務觸角深入到千家萬戶,這對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素質、加快當地經濟發展都有好處。
??? 除了讓村就業服務站做好“牽線搭橋”工作外,臨邑縣還在各鄉鎮(街道辦)勞動保障所設立了網絡服務平臺,將全縣27萬農村勞動力的基本情況全部入網,當地企業可以直接上網搜尋對口工人,尋求就業人員也可上網查看全縣企業的招工信息。
??? 同時,該縣還針對不同的失業者制訂了“個性化”服務措施:對于80后的失業年輕人,以就業培訓和心理輔導為主,并與企業合作實行“就業見習制度”促進就業;而年齡大、無技能、又要照顧家庭的失業者,主要推薦到離家近、工作強度小、工作時間靈活的企業;對于一些特困人員,則有公益性崗位“托底”,并按照每人每月200元的標準給予公益性崗位補貼。
??? 通過多項就業舉措的開展,臨邑縣去年共幫助1.9萬名農民工實現就業或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今年,該縣將進一步細化就業援助服務,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等方式,為特殊困難人員打開一條“綠色通道”,鼓勵更多困難人員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