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甲衛一家三代都是老師,爺爺的寬容和爸爸的堅持,都深深地影響著張甲衛的職業信念,良好的師道師德精神在張甲衛這個家庭中得到傳承。勤奮好學、待人寬容……良好的家風像是無聲的春雨,讓張甲衛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名家庭成員耳濡目染,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
“教育世家”傳承師道師德精神
今年38歲的張甲衛已經在講臺上度過了十五個春夏秋冬,作為德州一中的一名教師,張甲衛深受學生愛戴。2018年,張甲衛一家被授予德州“教育世家”稱號,他的爸爸和爺爺都是老師,師道師德精神在這個家庭中被一代代傳承。“我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跟著爺爺去趕集,集市上很多人都是我爺爺教過的學生,大家都很熱情地和爺爺打招呼,那個時候我就對教師這個職業很向往。后來我也成為一名教師,每次回家還是會跟爺爺探討,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爺爺多年教學的經驗給了我很多啟發。”張甲衛說。
張甲衛表示,正是因為爺爺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堅持讓爸爸讀書。而當爸爸走上講臺后,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農村孩子,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而當張甲衛走上講臺后,也是牢記父輩對自己的教導,面對學生要寬容,始終充滿愛心和耐心。“只要我每次回家,爺爺總會詢問我最近的工作情況,同我探討教育的心得。面對不同性格的學生,我總會牢記爺爺的執著,爸爸的堅持,對每一名學生一視同仁,用心開導和教育他們。當了這么多年老師讓我體會到,沒有什么比呵護學生心靈更重要,更讓人有成就感。”張甲衛說。
目前,張甲衛是高三年級的一名班主任。由于學生們學習壓力大,他天天都守在學生們身邊。他還要求班上的學生們每周寫一篇周記,把自己的煩心事寫下來,張甲衛會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進行疏導,讓班上的每一名學生都以最好的狀態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讓孩子養成讀書好學的習慣
張甲衛的爺爺是一名教師,從小就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最讓張甲衛印象深刻的就是,自己小時候在農村,孩子們放了學都要先到地里幫大人干農活,但是張甲衛的爺爺總會讓他先好好寫作業。“他的思想就是農活孩子可以少干,但是要好好學習。當時學習并不是裝裝樣子就可以的,他對我們的學習成績要求十分嚴格。在爺爺的督促下,爸爸是村里第一位師范生,而我是村里第一位大學生。”張甲衛笑著說。
在孩子的眼中,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為了拓展張甲衛的知識面,他的爸爸會訂閱作文書和輔導書。張甲衛回憶訂閱書籍這種行為在自己上小學的時候還是很少見的。但是通過讀書,自己的知識面得到了擴展,眼界也開闊了很多,從小也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有一年冬天下雪,張甲衛的父親把他叫到身邊,讓他觀察下雪時的場景,觀察路人的情況,然后根據自己的觀察寫作文。張甲衛親身的觀察體驗再加上廣泛的閱讀,作文寫得十分生動,久而久之寫作能力也有顯著提高。“由于我們家三代人都是老師,所以格外重視孩子們的學習,從小培養孩子的好學習慣。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雖然時代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培養孩子好學興趣的方式沒有變。我給孩子報了舞蹈、畫畫等輔導班,想給她一些選擇,讓她可以從中挑選自己最喜歡的興趣愛好。”張甲衛說。
今年10月份,張甲衛的女兒張子 萱 榮 獲2018年德州市第三季度“時代好少年”稱號,勤奮好學、愛好閱讀、興趣廣泛的張子萱,傳承了他們家的優良家風。
良好家庭氛圍有助于家風傳承
“在我看來,家風是一種耳濡目染的習慣,而這種習慣的養成要依靠良好的家庭氛圍。在我的印象中,我們家始終是溫馨和諧的,這樣的環境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無論是大人的言談舉止還是對子女的教育,都給孩子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張甲衛說。
在張甲衛看來,家風的傳承中大人的行為十分重要,父母要為子女樹立一個榜樣,孩子們才會跟著學,才會慢慢把好的習慣傳承下去。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學習能力,在張甲衛的家庭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原來的時候是父母教育我,現在我也成為了一名父親,也要思考怎么把好的家風傳承給孩子。寬容與愛是我們家最大的特點,在我們這個家庭中,每一名成員都懷著這樣一顆心,在生活中才能塑造品格,讓優良家風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張甲衛說。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明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