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性交匯,既為我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了重要歷史機遇,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中國力量。綜合來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我們擁有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的最可靠主心骨,擁有抵御風險挑戰、不斷化危為機的根本制度保障,擁有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擁有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的強大精神支撐,一定能夠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奮力開拓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之所以偉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面前都從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前進征途上,不可避免會遇到困難曲折甚至危機變局。如何應對危機變局,最能體現一個民族的精神面貌和發展能力,最能彰顯一個政黨的戰略定力和政治智慧。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了大變局的演變,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盛行,我們必須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我國發展。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前景向好,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面對國內發展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們究竟應該怎么看、怎么辦?
“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和挑戰并存,這是亙古不變的辯證法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局面提供了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科學指南。
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一系列新機遇,也帶來一系列新挑戰,是危機并存、危中有機、危可轉機”;要“善于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創造性運用馬克思主義矛盾學說,傳承弘揚中華民族禍福相依、窮變通久的傳統智慧,指導我們以辯證思維、戰略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新挑戰。危機和變局客觀存在、不容回避,關鍵是怎么看、怎么辦。孤立、靜止、片面地看,只見危機和變局,不見新機和新局,難免陷入迷茫、悲觀之中而無所作為。全面、辯證、長遠地看,就會發現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危機孕育著新機,變局預示著新局。
自身不斷發展壯大,這是我們最大的機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同時也要重視各種風險和挑戰,善于化危為機、轉危為安。”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用幾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2005年超過法國,居第五;2006年超過英國,居第四;2007年超過德國,居第三;2009年超過日本,居第二。2010年,我國制造業規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歷史性地突破1萬美元。同時,我國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領域都取得偉大成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自身不斷發展壯大,這是我們應對危機變局、抗擊風險挑戰最為堅實的基礎,也讓我們能夠創造更多發展機遇。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在國際經濟科技合作與競爭中的地位更加突出。隨著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歷史性變化,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阻擋,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的呼聲日益高漲。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全人類的高度,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和高度認同,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我國已與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推動世界大變局深入發展。我國抓住新科技革命機遇,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中微子、干細胞、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取得一批標志性、引領性重大原創成果,在科技創新應用和信息技術部分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的轉變。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我國在全球創新格局中的位勢將全面提升。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催生新的發展機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疫情防控期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大放異彩,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巨大成長潛力,網絡購物、生鮮電商、在線教育等新興服務業態快速擴張,為科學防控、復工復產、民生保障等提供了有力支撐。我國經濟經受住壓力測試,同時新經濟蓬勃發展、新動能快速成長,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跑出加速度。我國成為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恢復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顯示了我國的強大修復能力和旺盛生機活力。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性交匯,既為我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了重要歷史機遇,又為世界和平與發展注入更為強勁的中國力量。綜合來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抓住機遇、開拓新局
能否適應機遇和挑戰的新發展新變化,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自身的信心和能力極為重要。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之所以能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制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無懼風雨、迎難而上,總能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在大風大浪中不斷發展和壯大自己。
我們擁有從容應對各種復雜局面和風險挑戰的最可靠主心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是因為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和支持,中國才能創造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我們才能成功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應變局,才能打贏這次抗疫斗爭。”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遭遇過很多風險挑戰,有的來自國內、有的來自國際,有的來自經濟社會領域、有的來自自然界。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堅定的政治定力、強大的組織力量、科學的應對策略、恰當的方式方法一一化解,并及時總結經驗,抓住機遇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和發展了黨的領導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軍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不斷加強和完善國家治理。實踐證明: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我們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證。
我們擁有抵御風險挑戰、不斷化危為機的根本制度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制度競爭是國家間最根本的競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中國特色、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具有一系列顯著優勢。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們黨號令四面、組織八方共同應對,帶領全國人民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取得抗疫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實踐證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非凡的組織動員能力、統籌協調能力、貫徹執行能力,能夠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辦急事的獨特優勢。只要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善于運用制度力量應對風險挑戰沖擊,我們就一定能夠經受住一次次壓力測試,不斷化危為機、砥礪前行。
我們擁有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并且仍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擁有1億多市場主體、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還有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內的14億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涌動著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蘊藏著蓬勃旺盛的投資需求;東、中、西和東北“四大板塊”聯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向縱深推進,多點開花、多頭并進,釋放出持續強勁的發展動能。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是我國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基礎,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堅實支撐,是我國經濟一定能夠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的底氣所在。
我們擁有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的強大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精神動力,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精神融入中華兒女的血脈,使中華民族“千磨萬擊還堅勁”,使中華文明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綿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斷的燦爛文明。新中國成立后,掌握著自己命運的中國人民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展現出氣吞山河的強大力量,推動我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起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極大增強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黨的堅強領導下,14億勤勞智慧、勇于進取的中國人民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種種風險挑戰,在新時代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更大奇跡,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
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
能否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是對決心意志、實力底氣、能力智慧等的綜合檢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有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堅實國力應對挑戰,有足夠的底氣、能力、智慧戰勝各種風險考驗”。這一重大判斷具有科學依據和堅實支撐,激勵我們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充分釋放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奮力開拓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深刻把握國之大者,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根本在于深刻把握國之大者,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不折不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面對當前的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時刻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么、強調什么,深刻領會什么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政策措施。只要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增強行動自覺,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和正確前進方向,把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組織起來,把廣大人民群眾充分凝聚起來,就一定能夠形成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磅礴力量。
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要求我們正確處理“穩”與“進”的辯證關系,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六穩”“六保”與積極進取有機統一起來。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同時,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科技領域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歷史和現實都表明,越是外部環境復雜嚴峻,越要激發出我國的發展潛力。我國經濟具有超大規模優勢,有條件有能力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依靠改革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突破瓶頸、打破束縛、戰勝挑戰、化解風險,才能理順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牢牢抓住機遇,應對變局、開拓新局。面對危機和變局,必須善于運用改革思維和改革辦法,統籌考慮短期應對和中長期發展,既要在戰略上布好局,也要在關鍵處落好子;堅持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有的放矢推進改革,推動改革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失時機深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加快推進有利于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改革,加強改革舉措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激發整體效應;加強對改革舉措的評估問效,促進各項改革往深里走、往實里落。堅持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相結合,培育開放型經濟主體,營造開放型經濟環境,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考驗的是智慧也是勇氣,是能力也是精神,需要我們矢志不渝、迎難而上,發揚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在危機和變局中進行偉大斗爭,要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和保持戰略定力相統一、戰略判斷和戰術決斷相統一、斗爭過程和斗爭實效相統一;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把握斗爭火候,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在策略問題上靈活機動;根據形勢需要,把握時、度、效,及時調整斗爭策略;把握矛盾運動規律,守正創新、開拓創新,更加積極有效應對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強斗爭本領,拓展政策空間,提升制度張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在斗爭中爭取團結,在斗爭中謀求合作,在斗爭中爭取共贏,不斷奪取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新勝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我們已經戰勝無數艱難險阻,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不斷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就一定能夠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