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儀仙社區一角
□ 記者 張兆坤
??? 4月16日,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赴肥城市學習鄉村文明建設及文化產業發展先進工作經驗。
??? 走在“桃都”肥城的大街小巷、城市鄉村,處處彰顯統籌城鄉的優異成果,處處展現“文化興市、文化強市”的勃勃生機,處處都有可為借鑒的先進做法和寶貴經驗。
??? 鄉村文明建設——貪大求洋不可取
“如果大家以為鄉村文明建設就是大拆大建大粉刷,讓農民‘被上樓’,那就錯了。鄉村文明的真正目的是提高農民的素質,學會高品質生活。 ”在南儀仙社區,面對一幢幢整齊的樓房、功能齊全的文化廣場、別致的幼兒園,支部書記鄒宗國對記者提及的硬件規劃問題并不感興趣,當記者道出“為什么從市委大樓一路走來都沒有看到移動垃圾桶”的疑惑時,鄒宗國打開了話匣子:“像南儀仙社區,我們只在社區四角設置了地下垃圾池,居民不管遠近都主動到垃圾池傾倒垃圾,這樣減少了二次污染也節約了人力、物力。 ”談到衛生監督,鄒宗國說當初也沒少下力度,宣傳教育、視頻監督齊上陣,但效果并不盡人意,后來村委會想到“榜樣的力量”,在每個居民樓選出素質高、習慣好的三個人做衛生“三大員”,讓鄰里之間互相提點、互相監督,收到良好成效。
??? 富則富辦,窮則窮辦,在肥城,并非每個村莊社區都像南儀仙社區一樣集體經濟基礎雄厚,但辦出特色的小村一樣魅力四射。上寨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上寨村是名副其實的‘花園村’,櫻花、海棠比比皆是,但苗木保護從來不用村委會操心。 ”村支書曹風梅說,上寨村將村內閑置荒地以極低的價格承包給村民全部用于綠化,并幫助承包戶向苗木專家請教,推薦成活率高、市場效益好的品種;村委會也購進苗木栽于房前屋后,實行門前三包,待苗木成材出售村委會與村民三七分成。
??? 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組團靚市
??? 文化之于肥城,四大名片熠熠生輝——桃文化、君子文化、商圣文化、軍事文化;文化產業之于肥城,像抓經濟一樣抓文化產業發展,已成為全市上下共識。
??? 桃木擺件、桃木家具或精致至極,或高端大氣,凡到過肥城市桃文化博物館的游客,無一不為一件件桃木制品吸引駐足。自2000年起,肥城市將桃木這一吉祥文化載體發揚光大,桃木旅游商品發展到20多個系列3000多個品種,先后榮獲國內外各類大獎180余項,于2014年成功入選“中國最佳必購旅游商品”;全市桃木商品銷售企業達160余家,年銷售收入8億元,占全國80%的市場份額。
??? 肥城市深入推進文化品牌戰略,深入挖掘能代表當今肥城最高水平的文化元素,全力打造具有肥城特色的地域文化符號,有效提高了肥城的文化知名度和影響力。
??? 肥城市通過文化與現代服務業、社會事業相融合,重點規劃建設了文廣大廈、春秋古城、中華儒商文化園、翦云山風景區、云蒙山風景區、電視塔、白云書院等文化旅游項目;規劃建成文化創意產業園,在園區內搭建動漫技術、特效技術等服務平臺,培育一批從事軟件開發、動漫制作的IT企業,圍繞“桃文化”、“商圣”、“史圣”文化主題,開發系列帶動旅游、文化和創意產業持續發展的動漫、游戲、影視作品,文化創意產業園成為創新產業的孵化器,讓文化創意“根本停不下來”。
??? 靜心反思——在差距中迎頭奮進
??? “不走出來不知天地寬,不走出來不知怎樣才能更好地發展。 ”“參觀這些地方后如坐針氈,如履薄冰,切實感覺到加快我縣文化產業發展與管理的壓力更大、任務更重。 ”一場場參觀,一次次交談,耳聞目睹新觀念、大氣魄,“差距”二字時不時猛烈地撞擊大家的心。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路參觀,一路思考,肥城市鄉村文明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工作思路激發了參觀人員勇于擔當、競相作為、爭當創先爭優排頭兵的思想火花;一路思考,一路規劃,縣委宣傳部明確了迎頭奮進的工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