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10月26日在北京召開,研究制定“十三五”規劃將成為本次會議的重中之重。伴隨著“十二五”規劃步入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也進入謀篇布局之時。目前,通過對我國多個地區“十三五”規劃的預研究發現,經濟發展、轉型升級、區域發展、生態文明是各地關注的四大重要關鍵詞。
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
受全球金融危機和局部性區域沖突等影響,世界經濟進入弱復蘇、慢增長、多風險的階段,并呈現出長期化趨勢。中國經濟也基本結束了高速增長期,進入了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
在這種國內外形勢下,要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三五”期間的年均GDP增速必須達到6.56%。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將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要求必須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
轉型升級是主線
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這種發展是一種失衡的發展。從發展模式看,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模式依然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從需求結構看,主要依賴投資和出口拉動;從產業結構看,主要依賴工業擴張帶動;從要素投入結構看,主要依賴物質資源和簡單勞動投入推動,是一種“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發展。但是,隨著國內外形勢的發展,我國支撐現在要素投入型增長模式的條件和環境正發生重大變化:人口紅利逐步消失;投資拉動效應減弱;產能過剩嚴重;低成本支撐的出口優勢不可持續;資源環境無法繼續承載粗放式增長。
為此,我國必須盡快實現增長方式轉變,在“十三五”時期,我國需要推動以服務化、信息化、融合化、生態化為方向,促進經濟增長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低成本競爭向質量效益競爭、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構建以新經濟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戰略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為支撐,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的現代產業體系,完成經濟轉型升級,并力求換擋不失勢、轉型不轉向。
區域發展呈現新藍圖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信息化、市場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產業發展呈現出簇群化、梯度轉移、融合化、生態化的發展趨勢,進而帶動區域經濟走向一體化,完成區域內合理分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使用效率,獲取經濟集聚效應和互補效應,實現共同發展。目前,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珠江三角洲經濟區、環渤海灣經濟區已經頗具影響,為新一輪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逐漸成為新一輪區域經濟一體化三大戰略,也是本屆領導班子發展經濟的重大戰略舉措,在“十三五”規劃中必將占據重要的地位。“一帶一路”是三大戰略的統領戰略,貫穿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區,聯系國內外國家和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城市建設的標桿工程,將為全國城市群建設做出典范;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份,涉及全國超過40%的人口和生產總值,優勢獨特,潛力巨大,未來將成為中國經濟依托的新支撐帶。三大戰略的有效實施,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而重要的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
生態文明建設是當前群眾最為關切的民生問題,也是現代化建設中相對薄弱的領域。“十二五”時期,我國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取得了較大進步,但是總體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主要環境問題仍然突出。
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作為十八大后,黨的第一個五年計劃,生態文明建設必將提到新高度,進入新階段。
首先,節能減排將不斷深入推進,能源結構繼續調整優化,能源產業技術繼續升級。其次,繼續健全資源節約循環利用體系,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再次,繼續加大突出環境問題治理力度,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最后,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強化生態文明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