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井璐本報通訊員趙亞男
?
??? 兒童劇《灰姑娘》、芭蕾舞劇《天鵝湖》、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這些原來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經典劇目,如今走進了德州大劇院。家住德城區新華街道辦事處陳公社區的文藝愛好者郭秀英,是德州大劇院的常客,幾乎每場演出都落不下。談起感受,她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這幾年,咱市里興建了一批文化惠民的好場所,正好滿足了咱老百姓的精神生活。”2013年,我市乘“十藝節”的東風,投入近6億元建成德州大劇院,2014年托管經營以來,每年開展國際國內高端演出近80場,其中公益演出20余場,吸引觀眾4萬余人(次),把高雅藝術送到了市民家門口。
??? 保障文化民生,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設的基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十二五”期間,我市統籌城鄉文化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升級,市級文化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建設完成市博物館、圖書館新城分館,美術館在博物館實現臨時開放,掛牌成立了蘇祿文化博物館,市文化館和圖書館被評為國家一級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市擁有縣級兩館22家、省級及以上標準的鄉鎮綜合文化站134個、村居文體小廣場5974個、優化提升農家書屋1422家,農村文化大院基本實現全覆蓋,為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提供了便利。
??? 11月18日,寧津縣寧城街道李鎮社區文化大院內人潮涌動,掌聲不斷,市直藝術院團送戲下鄉小分隊為社區居民送上了雜技《巧頂花壇》、京劇《智取威虎山》、歌曲《好日子》等精品節目。“在我看來,送戲下鄉不僅讓老百姓豐富了精神生活,更重要的是培育了農村文化新風尚。 ”演員肖林如是說。5年來,每年開展送戲下鄉活動800余場次、放映農村公益電影9萬余場、校園公益電影2萬余場;每年組織廣場舞調演、元宵節民間文藝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動及群眾文化活動1000余場。城鄉群眾對文化生活的滿意度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 正如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徐向紅來我市調研時所說:“德州在文化惠民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廣大文藝工作者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全市文藝事業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013年,我市圓滿完成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4臺8場參評劇目及6臺試演劇目的比賽演出任務;原創大型舞臺劇目京劇《東方朔》、音樂劇《后羿與嫦娥》、雜技劇《家鄉》均入選山東省優秀展演劇目,男生獨唱《親親的老百姓》奪得“群星獎”,國畫《鐵流》入圍全國美展,全市藝術創作呈現繁榮景象。
??? 公共文化設施煥然一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人們更加關心城市文化精神的來龍去脈。“十二五”期間,大運河德州段成功列入世界遺產,成為我市文化遺產保護的里程碑;全市通過開展文物保護工程普查,普查可移動文物近4000件,完成224處“鄉村記憶”工程普查。目前,全市擁有世界遺產1處,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50處;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4項、省級23項。
??? 如今,董子文化街、新街口文化產業園已成為我市地標建筑,這正是得益于我市以文化招商促產業發展的舉措。 5年來,我市成功招引產業項目12個,全市擁有出版發行、文化旅游、文化演藝、古玩書畫與工藝品產業等30余項傳統文化產業。同時,不斷優化文化市場發展環境,所有行政審批項目實現零收費,提升了文化市場的便民服務水平。
???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市搶抓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加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投資力度,拉動增長、助力“轉調”。為此,我市全面啟動編制《德州市主城區文化產業規劃》,明確與京津冀等區域文化產業的銜接脈絡和我市主城區文化產業發展定位,著力打造具有德州特色的文化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