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展示收獲的新品系馬鈴薯
專家對耐鹽堿馬鈴薯新品系進行測產前的數據收集
山東希森科研團隊收獲新品系馬鈴薯
鹽堿地上種出的新品系馬鈴薯個大飽滿
□本報記者王志偉本報通訊員賈鵬李金鑫李化明攝影報道
6月27日,由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承擔的“早熟及耐鹽堿馬鈴薯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項目組織測產驗收,在東營鹽堿地生物育種與現代農業試驗示范基地25畝輕度鹽堿地上試種的8個新品種獲得豐收,新品系Z456和Z764小區測產折算畝產達到3350.65公斤和3277.7公斤,計劃明年在全國五大不同類型鹽堿地示范推廣2000畝,讓耐鹽堿馬鈴薯種植成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
近年來,以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依托的科研團隊,在山東省良種工程和泰山產業領軍創新人才項目支持下,持續開展耐中度鹽堿馬鈴薯新品種選育,從分子水平解析馬鈴薯的耐鹽堿機理,研究集成鹽堿地馬鈴薯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實現良種良法藝機融合、水肥一體化等關鍵生產技術。目前,科研團隊共收集評價種質資源材料2860份,篩選出耐鹽堿材料43份,選育出耐鹽堿、抗病馬鈴薯新品種(系)35個。
選育出的耐中度鹽堿馬鈴薯新品系畝產達3032.47公斤,“希森6號”在輕度鹽堿地上已連續4年試驗示范推廣,平均畝產4627.3公斤,填補了國內大田選育耐鹽堿馬鈴薯品種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