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圖2
圖1為1987年張星南打掃禹城縣城街道的場景。當時,她是禹城縣城環衛隊一名只干活不領報酬的編外隊員。像打掃街道這樣的義務勞動,自1980年退休后,張星南老人已經堅持干了32年。
????她剛開始清掃大街的時候,禹城還是小縣城,街道上垃圾遍地、雜草叢生,縣城也沒有環衛隊。張星南見此情景每天早晨4點起床,一邊掃街,一邊拔草,一干就是3年。直到有一天,縣建委的司機早起看到漆黑的大街上,有個老大娘獨自在掃街,回到單位說起此事,領導不信,便親自早起察看,一連數日,親眼所見,建委主任為之感動,這才督促成立了縣城環衛隊,張星南也成了一名只干活不領報酬的編外隊員。
????1996年3月,禹城市成立城區建設綠化隊,考慮到張星南年事已高,早起掃街又不安全,就“調”她到綠化隊,但對她不作要求,來去自便。然而張星南的秉性卻是:要干我就要干好。為了掌握花卉栽培技術,她自費參加了上海舉辦的花卉種植技術函授班,結業后又自費上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花卉專業函授班。張星南以74歲的年紀又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花卉專家。圖2便是1992年已成為花卉專家的張星南還在禹城城管局園林處教新來的員工種花的場景。
????幾年下來,她先后插條培育月季18萬株,大黃葉楊7萬株,還有種類繁多的其它花木,全部無償提供給城區搞綠化。僅此一項,就為市里節約開支近12萬元。后來,老人年歲漸高,城管局園林處從老人身體的角度考慮,堅決不讓老人再從事這樣的體力勞動。可是張星南哪里閑得住,她在離家較近的漢槐公園里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義務撿拾垃圾、修剪花草。
????如今已有90歲高齡的張星南老人,每天早晨草草吃過飯后,便戴上那頂已有十幾年歷史的灰色寬檐帽,拿著一把掃帚和一個大布袋,騎上那輛破舊的三輪車,來到禹城漢槐公園。
????在人群熙攘的公園里,張星南沿著小徑慢慢走著,看到礦泉水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的垃圾就撿起來,放進布口袋;看到土屑、石塊等垃圾就掃到一起,扔進垃圾筒。小徑兩邊的花圃里,哪棵花招了蟲子,哪棵小樹枝條該修剪了,都逃不過老人的眼睛。常在漢槐公園玩的人們都這樣說:凡是張老走過的地方,路是干凈的,花是鮮艷的,樹是挺拔的。
????義務勞動之外,張星南還給自己取名為“服奉樂”,她天天緊縮開支,并源源不斷地將節余的錢以“服奉樂”的名義捐給社會各界需要幫助的人。每年黨的生日她還要交納1000或2000元的特殊黨費。一時間,“服奉樂”成了為人民服務的代名詞。當人們終于知道那個神秘的“服奉樂”就是張星南時,她就干脆捐款不再記名。由于捐款數額多而雜,又沒有人專門統計,張星南自己也記不清到底捐了多少錢。她的原則是:只要有余錢,只要有需要,那我就捐出去。
????張星南慈善捐助出手像富翁,家里卻非常寒酸,全部家當相加也難超2000元。幾十年來,張星南老人生活節儉,頓頓飯不過一碗粥、一碟咸菜、一個饅頭。張星南說:對于一個共產黨員來說,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人民做什么。
????張星南的感人事跡在齊魯大地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她先后獲得了德州市十佳文明市民、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省感動齊魯十佳老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全國離休干部先進個人等許多榮譽稱號。對此她卻看得很淡很淡,屋內墻上從不見一張獎狀證書之類的東西,她發自肺腑的話語只有一句:工作就是我的需要,奉獻才是我的快樂。
????□李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