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游戲防沉迷既是一項系統技術工程,同時也是社會整體工程,有賴于社會多方參與,形成疏堵結合、合力共治的新局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史家教育集團校長王歡表示,在這一領域,多方發力的社會共治局面尚未有效形成,防沉迷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
2021年8月30日, 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時間。隨著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企業依法執行規定,上述嚴格的監管措施,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國家游戲產業研究院戰略合作伙伴伽馬數據2021年11月5日發布的《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稱:四成家長顯著感知孩子游戲時間變短,85.8%的未成年人在玩游戲的過程中被防沉迷限制。
在王歡委員看來, 防沉迷新規的出臺實施,為學校教育學生以及為家長教育孩子,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沉迷游戲的現象,對青少年教育起到很好的規范和引領作用。
但盡管如此,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仍存在不少棘手問題。“比如,家長沒有有效發揮監護人的角色,學校采取完全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入校等方式效果有限,優質益智和互動類游戲供給不足等問題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王歡委員說。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許進認為,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也要思考,是不是他們的業余生活不夠豐富,家長對孩子的關愛是不是不夠?”
許進委員認為, 游戲防沉迷需要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未成年人監護人等多方共同參與、合力共治。“比如,由于監護人疏于監管等失責行為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大額消費等問題的,應明確監護人在防沉迷監管中的民事責任,依法裁定違法責任。”
“我們調研發現,有些未成年人使用家長身份信息突破身份限制,使預設的時段和時長限制措施無法發揮作用。要徹底堵上身份信息認證漏洞,還需要繼續發力。”許進委員表示。
王歡委員也提到, 目前需要明確家長及其他監護人在青少年防沉迷體系中的責任框架,對家庭監管和教育失責或不當的情況加大法律約束力度。
她建議,以疏堵結合的形式引導未成年人健康適度上網,積極看待網絡對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正向價值,推動青少年美育教育與人格養成,增強青少年實踐技能與文化科普,強化青少年正確使用網絡的素養與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健也認為, 部分運動類和益智類游戲,是未成年人獲取知識、信息以及與同齡人交流的渠道,要引導他們適度參與這類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戲;同時限制他們接觸不良游戲,防止游戲沉迷。
“家長和學校老師應積極引導青少年合理使用網絡電子產品,對孩子上網進行有效的疏通引導,適度地與孩子一起參與文化科普和親子互動等類型游戲,助力提升孩童陪伴感與自身教育獲得感。”王歡委員表示。
此外,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工作,還面臨一些現實挑戰,需要社會各界努力織密防沉迷“安全網”。
調研中,令許進委員尤為關注的一點是, 部分電商平臺與游戲交易平臺,無視國家關于未成年人防沉迷游戲的規定,肆意向未成年人租售成年人游戲賬號,幫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系統,已經發展形成了一條灰色產業鏈。
由此,他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的《關于共同助力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工作的提案》中呼吁,完善法律法規,嚴禁倒賣個人信息和游戲賬號,確保“防沉迷新規”落實到位。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未成年人游戲賬號的管理,對倒賣個人信息、賬號等違法行為嚴肅處罰;對于明知對方是未成年人,依然向其租售成年人游戲賬號,甚至指導未成年人規避防沉迷監管的企業和個人,按照刑法依法嚴懲;在個人信息保護法與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框架下,細化針對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問題的實施細則,設立保護青少年的屏障。
聲明
編校丨譚芳 吳娟
審核丨黃小倩
終審丨漆敏 楊紅梅 鄭磊
來源丨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