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李白在《將進酒》中的的著名詩句??墒?,人生在得意時需盡歡,如果不得意的時候又該如何?喝酒時沒有金樽,用大碗喝不也一樣嗎?關健是酒的質量如何。人們都喜歡喝名酒,其實喝名酒最擔心的是假酒,包裝得越精美,廣告做得越動聽越讓人懷疑;還是古貝春酒最真純,酒一下肚就知道是純糧發酵而成的,盛酒的家什無所謂,只要喝著好喝,喝著心里有底就好,對于咱們平頭百姓說,實惠就是好的,心里就高興。
??? 快樂是可以得到的,更是能夠找到的。人可以皺緊眉頭,一臉苦相的活在世上,也可笑對人生,面帶微笑地走完一生。不同的情況,產生不同的結果,前者賠了,而后者賺了。有兩個剛剛吃完早餐的人,一個說:“早餐才吃到一個雞蛋。 ”而另一個人說:“早餐都吃到一個雞蛋了!”你看,本來是同樣的享用卻可以出現不同樣的心情。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來學會欣賞自己的生活呢?要經常地學會表揚自己,哪怕是取得的一丁點成績,給每一天快樂,給每一件事快樂,給每一個人快樂,這樣,別人也會給你快樂的。所以,能在生活中發現細節的美,是有高情調與大智慧的人,這樣的人是有資格來做我們身邊人快樂領導者的。
??? “只問耕耘不問收獲”,這是聰明人的幸福安排。如果我們總盯著收獲,那么預期就會越來越膨脹,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會有多大。要堅信,有耕耘就一定會有收獲,要把精力投入到耕耘的過程中,就會有很多的樂趣在其中,“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 ”這是收獲前的大收獲,這個耕耘過程的快樂與幸福也是最便宜最順手可得的。結果是瞬間的,而過程才是長久的。國學大師啟功活了93歲,他一生無兒無女,早在生前就把賣字畫和稿費所得的200多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了執教的北京師范大學,而自己卻住在簡陋狹小的房子里。在他去世以后,留下了滿滿一柜子遺物,大家以為留下的,肯定是一些珍貴字畫和古董。等柜子一打開,人們傻眼了,那是一柜子的兒童玩具。原來,老人生前最喜歡的事兒,就是玩兒童玩具。與玩具在一起的日子,啟功老人的一顆童心永遠跳動著。老人常說:“哎,人生其實沒那么復雜,就是找樂啊。 ”他一生飽經風霜,把度過萬重的人生歸結為找樂子。
??? 學會找樂子,首先必須要學會少生氣。人都有情緒的起伏,因為外界的環境,人自己內在的感覺隨時都在起變化。有報導稱:在杭州192公交車上,一個男人連扇一個小伙子5個耳光,小伙子被打的鼻血橫流,眼鏡框也被打飛了,斷成了幾截,挨打的原因是他沒有給這個男人抱孩子的妻子讓座;在上海的地鐵上,一個男子辱罵一個女子,并把前來勸說的另一男子打傷,因為該女子沒有給人讓座;在濟南的公交車上,一位帶小孩子的母親扇不讓座男子耳光,還揚言說:“我這是替你媽來教訓你! ”
??? 讓座,本來是相互幫助,發揚美德的事。但是,一些人憑著“應該讓座”和“維護社會美德”的正義感,在公共場合罵人、打人。難道社會美德不能以一種更冷靜、更有效率的方式來維護嗎?難道“生氣”成了咱們生活常態的選擇了嗎?有人把“生氣”歸結于一大堆的社會問題:沒辦法呀,這年頭值得生氣的事情太多了。你看看,出門吧,馬路上到處堵車,去逛風景區又開始擠人。去看病吧,掛個號要排老長的隊,好在排上號了醫生又可能給冷臉看。和人打交道吧,碰到的人又都那么沒素質……
??? 但是,社會只要在發展,就會面臨問題。一味的“生氣”并以暴力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氣憤,這可不是一個理性和成熟社會中應有的狀態,而只能是加劇社會的矛盾,自己找氣生。地鐵里邊的暴力事件、景區里邊的擁堵沖突、飛機上的大打出手、看醫生的冷面孔,時時都在提醒著我們如何在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少生氣、降低浮躁、減輕壓力、排除焦慮、尊崇法律。
??? 那年,外出旅游從香港乘船去廣州,乘客大部份是大陸去的同胞。閘門一開,人們爭搶著涌向甲板。我聽到被裹挾在人群中的兩位老外說:“這船難道不等我們上完就開嗎? ”“不是每個人都是對號有座位嗎? ”被人推著向前沖的我,苦澀地回味著這兩個問題,手里拿著船票爭先恐后的我們,到底怕錯過了什么呢?
??? 是?。课覀兊降缀ε洛e過了什么?我們為什么這么愛沖動、愛爭搶,這不是沒事找氣生嗎?
??? 我想,當我們的心平和下來,不再擔心那些錯過,不再找氣生的時候,我們的心情肯定就會快樂了許多,我們的時代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又向前進了一步。
??? 我們現在好多的人喜歡抱怨,抱怨成了現代的時尚,有人一見霧霾就罵大街,其實他自己家就有兩臺車每天在外邊跑,根本就不知道怎樣過低碳生活,他認為這個世界的毛病都是別人的,自己總是吃虧,總擺出一幅受難者的嘴臉。需知,一個人進入了抱怨的怪圈,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 宋人蘇轍認為“天下之樂無窮,而以適意為悅”,意思是快樂無限,對路子最好。每個人的快樂焦點不同,愉悅的深度與濃度也因人而異,要尋找那些能夠給自己帶來透徹體驗的健康快樂。晉代的學者劉伶是酒仙,欣賞道家忘世情懷,他認為“無思無慮,其樂陶陶”“無思無慮,其樂融融”,腦要動,心要靜,這才是自我找樂的人生修練。
??? 尹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