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斗斛”這一詞,現在的人們聽起來感到非常生疏;不知是怎么回事。早在七十多年前,這一詞卻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常用語。
??? 那時的農村,集市是人們買賣貿易的主要場所。民以食為天,糧食市是集市上最重要的交易市場。有的人在這里把自己多余的糧食糶出去,缺糧的人又到這里來糴些糧食。買賣糧食用的工具是斗。用斗衡量糧食,總得要有個中間人來幫助辦理。人們習慣把這個中間人稱為“斗斛”,實際上是個糧食經紀。做“斗斛”的,都是集市的老居民,能說會道。
??? “斗斛”通常拉著一個中型的簸籮和一個能盛15斤糧食圓筒狀的木斗,在糧食市里忙活著。他把斗豎立在簸籮里,賣糧的人把糧食倒進斗里,當糧食滿了斗;“斗斛”用伸直的手掌熟練地將斗里的糧食抹的與斗口一樣平,然后把這斗糧食倒進買糧人的口袋里。并大聲地喊著:一斗、二斗……這樣既避免計錯斗數,又可以讓買賣雙方都明白。把糧食量完后,他把撒在簸籮里的少量的糧食集中在簸籮的一個角落,然后猛提簸籮一顛,順勢把剩糧顛到斗里,做個簡單的權衡后,算出這點糧食值多少錢,雙方確定無議后,再倒進買糧人的口袋里。
??? 如果買糧人覺得“斗斛”袒護了一方,認為他在抹斗時沒有把手伸平,做了手腳,就會爭執一番。譬如覺得他抹的斗不平,就提出用概子來抹。概子是一種專用來刮斗用的直尺子。當糧食倒滿斗之后,不用手抹而用這概子在斗口上來回刮一下,使得斗里的糧食與斗上口一樣平,這樣最公平了。
??? “斗斛”有時還起到調解人的作用。如果買賣雙方因糧食的成色或糧價起了爭執。“斗斛”就疾言厲色地大聲呵斥,息事寧人。促成一個買賣,“斗斛”就能賺得一定的傭金。
??? 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具的進步,人們不再用斗,而是用“稱”來稱糧食了,“斗斛”也就退出了歷史舞臺。
??? 劉清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