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不僅給人們送來花開草長、鶯歌燕舞的美景,更讓人享受到開心的樂趣。
??? 這一天,中國流傳多年的民間習俗——“春分豎蛋”,成為“世界游戲”。據資料記載,春分“豎蛋”的傳統,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國,當時是為了慶祝春天的來臨,后來就演變成一種娛樂游戲。這一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玩“豎蛋”。人們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大頭朝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然后立住。這個簡單而神秘的游戲,幾乎成為大人孩子玩耍的節日樂趣。這一天,許多地方舉行“豎蛋”的游戲或比賽,難怪自古就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有人曾問,為什么中國這種豎蛋的小把戲能走向世界吸引這么些人玩耍呢?我想,不僅僅是因為這一天處于時間平衡、白晝平衡、陰陽平衡、冷暖平衡、地球磁場相對平衡,正是玩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刻的緣故,也許我們的老祖宗在天時地利最平衡的時機,興起玩耍平衡術的豎蛋,這看似簡單的小把戲,里邊定是蘊含著不簡單的大道理。起碼通過這個游戲,能鍛煉人的公平、平和、穩定、細膩、涵養的心態。心平神自清,當立的事物自然而立。
??? “春分豎蛋”,讓我想起與之有關的三位傳奇人物。想起人稱“蛋叔”的李勇,他在2014年1月江蘇衛視《最強大腦》的舞臺上,通過“微觀辨蛋”,從300枚外形相差無幾的豎立雞蛋中,挑選出了那枚預定的目標蛋,可謂神奇的“豎蛋”中的神奇之人;想起讀小學時,老師組織學生做 “豎蛋”游戲時講的達·芬奇的故事。達·芬奇最早是以畫雞蛋來練基本功的,他畫了無數個雞蛋后才開始學畫其他(它),終于成了世界名畫家;想起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豎蛋故事。當時有人考他能否讓雞蛋“站立”起來,他毫不猶豫把雞蛋的一端往桌上一敲,蛋破而立,因為立蛋的條件沒有要求保持雞蛋完整無損。這雖與中國的“豎蛋”規則有違,而哥倫布的“不破不立”以智取勝法,卻堪稱“豎蛋”中的名人趣事。
??? 春分節這一天,不僅有“豎蛋”的玩趣,也有節俗的食趣。民間有攤“太陽餅”的食俗,在我的家鄉,挑選春分豎起來的雞蛋,與韭菜或者朝天椒放在一起,攤制成太陽型的雞蛋餅,取“長長久久”、“天天向上”之意。而北京人的節日食品是制作“太陽糕”,亦稱“太陽雞糕”,也稱“太陽高”。用大米面和綿白糖蒸成的圓形小餅兒,上面用紅曲水印著一只朱紅色的金雞,取“雞神引頸長啼,仿佛呼喚天下之雞齊鳴,為人間報曉”之意。由此,這種太陽糕點成為北京人的一種傳統名吃。
??? 這種太陽糕或者太陽餅,源自祭祀太陽神時所用的主要祭品。民間祭祀太陽神,是因為春分是古老的“祭日”。 《禮記》載:春分時“祭日于壇”,此俗歷代相傳。 《帝京歲時紀勝》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據新華社報道,這種祭日典儀在中斷一百多年后的2011年的北京日壇重現,伴隨著雅樂齊鳴,數百名觀眾共行“太陽禮”,表達對自然的崇敬。而在西方,春分日是復活節。這一天,古代歐洲人會將點燃的木車輪和圓盤由山頂滾下山腳,稱為“滾太陽”。 “滾太陽”寓意對太陽和春天的召喚,圓盤滾過的山地田野,寓意種子發芽作物生長。復活節和春分,一個是滑稽的“滾太陽”,一個是莊嚴的“祭太陽”,形成不同文化背景下對生命異曲同工的詮釋。
??? 春分,神圣和詼諧交織,美趣和樂趣同在。春分,閃爍神秘的光芒。你看,春分那一輪紅日,多像破殼而升的“神雞”,將燦爛的陽光唱滿環宇。中國的太陽,每一天都是嶄新的……
??? 盧恩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