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6年12月,我隨部隊經過八天八夜的戰役機動,到達戰區集結地域,云南文山州的平壩鎮。
??? 說是平壩,其實連巴掌大的平地都沒有,這讓在大平原上長大的我們很不習慣。集結地域就是我們進行戰前適應性訓練的所在,沒有營房,有的只是帳篷和活動板房。
??? 幾個團駐扎一個小山坳里,氣勢雄壯。這樣的大規模部隊集結,也使我大開眼界,爬上一個制高點,向下俯瞰,那一排排整齊的綠色帳篷,一排排停放整齊的車輛,煞是壯觀。
??? 每天早上,嘹亮的軍號聲響起,一隊隊士兵集合列隊,匯成一股綠色的洪流,在洪亮震天的口號聲中,向著老黑山進發,雄壯而又威武。直到現在,一想起那個場面,還令人熱血沸騰。
???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的軍旅詩意境,就是最好的真實寫照。平壩做為我們的“吹角連營”,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月,卻在我的記憶里留下深刻的烙印。
??? 營地背后的老黑山,海拔2000米,因為其地形酷似我們即將接防的老山,這里便成了我們的實戰訓練 “基地” ,山上山下挖滿了塹壕,筑滿了工事。老黑山半山腰白云繚繞,十分優美,但這里到山頂的幾百米山路卻十分陡峭,并且空氣稀薄,是訓練攀爬的最險路程。大家手腳并用往上攀登,每個人都汗流浹背,張大了口喘氣,心好像要從胸口蹦出來的感覺,腿像灌了鉛,腦子里一片空白……到了山頂,汗水浸透的衣服讓冷風一吹,上下牙直打架,山上山下簡直就是兩個季節。
??? 為了真正貼近實戰,登頂后就得迅速下山。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這話一點不假,上去的時候已經耗盡了體力,下來比上去更加艱難,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萬一剎不住腳步,跌下去不死也得重傷。所以,每次下山,心都提到嗓子眼,還得隨時提醒班里的弟兄們:注意安全!
??? 為了提高大家身體素質,上級要求負重爬山,每個人最少負重60斤。那時我體重剛100斤,再加上60斤,真想打退堂鼓,可全班的弟兄都看著我呢,誰讓你當這個兵頭呢,這個念頭稍縱即逝。這兩天弟兄們都在叫苦,我暗自強忍著,努力給弟兄們鼓勁,現在各班都叫上勁了,這個時候不能當孬種!
??? 第一次負重訓練,是凌晨4時,天還沒有放亮,渾身的酸痛和疲憊還沒退去,我們就咬著牙出發了。路上,不時有隊伍超越我們,他們是步兵235團的戰友。我們是初次負重,跑不起來,而他們卻在負重飛奔,真為他們叫好。
??? 忽然,就在我嘆服他們的時候,那支隊伍里出現了小小的騷動,原來是有人暈倒了,可能是超強度的訓練,士兵們無法承受。隊伍在繼續前進,不時有士兵暈倒,但也只是被戰友扶到路邊稍事休息,醒來后,堅持追趕隊伍……我被弟兄們這種頑強的精神所感動,淚花在眼眶里打轉轉,腳下的步子也隨之加快了。
??? 如果你以為挑戰身體極限就是最苦的,那就錯了。為了把我們鍛造成勝利之劍,接下來的訓練幾乎讓我們崩潰,我們進入了“黑白顛倒”的日子。白天睡覺,夜里出動,要把我們訓成“夜貓子”。剛開始,非常地不適應,白天很難入睡,晚上卻困得睜不開眼,走著路都打瞌睡,有時撞在戰友身上,有時撞在路邊樹上,幸運地是,沒有跌下路邊的懸崖。記得有個晚上在泥地里跋涉,走著走著就癱倒在泥地里了,幸虧戰友拉了我一把,不然就睡在爛泥坑里了。
??? 也正是這個“吹角連營”,讓我們的體能和技戰術都有了飛速提高,特別是那些夜間科目;等真上了戰場,才知道這些近乎殘酷的訓練,讓我們何等受益。真應了那句話,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戰場是殘酷無情的,必須用殘酷無情的訓練來應對戰爭,才是戰地生存的最佳選擇。當時首長就是這樣教導我們的,只有在艱苦的戰場上生存下來,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 夢回吹角連營,老黑山腳下,那一排排綠色的營帳,一排排整齊的軍車,一隊隊高昂的炮陣,一列列威武的士兵……
??? □馬澤友